第1题:
1947年夏秋之交的()中,我军重创国民党军8个旅,歼敌1.2万人,挫败了国民党军的“九月攻势”,拉开了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由防御转入进攻的帷幕,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2题:
为大量牵制和消灭敌军,援救正面战场国民党军,我军于()年春在华北、华中、华南广阔的敌后战场上展开了局部反攻。
第3题:
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是()
第4题:
北伐军制定的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是()
第5题: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系统回答了如何处理弱与强、内线与外线、运动战与阵地战、歼灭敌人与夺取地方、休整与作战等方面的辩证关系,从而有力地指导我军作战,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6题:
战略方针是(),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订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第7题:
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第8题:
由进攻到防御
由发展到消灭
由防御到崩溃
第9题:
第10题:
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
全面扩大解放区
解放中原,进取华中
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第11题:
分兵作战化整为零的原则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外线作战的战略方针
第12题:
内线防御为主
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内线相持为主
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
第13题: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第14题: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相继转入外线作战或反攻,构成了战略进攻的总态势。国民党军队则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二十多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转折点。
第15题: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这里的“外线”是指()
第16题: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这段话确定了什么方针?
第17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担任正面战场的正规作战,而我军作战的基本形式是()。
第18题:
对
错
第19题: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
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
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
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
北上解决张作霖
举行上海工人起义,占领上海
第23题: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