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由于欠巨额赌债,于是偷拿了父亲的枪支(崔某父亲为警察)并买了一包毒药,回到住处后持枪(枪内无子弹)逼迫与自己合租的室友喝下毒药,待室友毒发身亡后取走室友房间内全部财物和枪支一把。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是 A.持枪抢劫 B.入户抢劫 C.抢劫致人死亡 D.抢劫枪支

题目
崔某由于欠巨额赌债,于是偷拿了父亲的枪支(崔某父亲为警察)并买了一包毒药,回到住处后持枪(枪内无子弹)逼迫与自己合租的室友喝下毒药,待室友毒发身亡后取走室友房间内全部财物和枪支一把。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是

A.持枪抢劫
B.入户抢劫
C.抢劫致人死亡
D.抢劫枪支

相似考题
更多“崔某由于欠巨额赌债,于是偷拿了父亲的枪支(崔某父亲为警察)并买了一包毒药,回到住处后持枪(枪内无子弹)逼迫与自己合租的室友喝下毒药,待室友毒发身亡后取走室友房间内全部财物和枪支一把。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崔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乘坐何某的出租车。车行至市郊时,崔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l500元,将何某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崔某趁机将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 )

    A.持枪抢劫

    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C.抢劫致人重伤

    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正确答案:BC
    解析:《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罪加重情节共八种:(1)入户抢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7)持枪抢劫的;(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劫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持枪抢劫中的“枪支”应为各种真枪,故崔某不是持枪抢劫,何某的出租车不属公共交通工具。

  • 第2题:

    共用题干

    某晚,崔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的夏利出租车。当车行至市郊时,崔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1000元,并将何某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崔某趁机将出租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
    A:持枪抢劫
    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C:抢劫致人重伤
    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答案:B,C
    解析:
    【考点】特殊防卫、抢劫罪的认定。详解:特殊防卫,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B项中不存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因而,不存在特殊防卫的问题。C项符合抢劫罪的要件,应认定为抢劫罪。强迫交易罪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所以张某和马某的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故A项说法正确。D项中张、马的行为符合侵占罪的特征,故该说法正确。


    【考点】敲诈勒索罪。详解:A项应认定为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入户实施盗窃被发现,行为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如果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发生在户内,可以认定为入户抢劫;如果发生在户外,不能认定为入户抢劫。据此,C项不得认定为入户抢劫。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特殊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能够评价为盗窃、诈骗、抢夺罪的,同样可以成为事后抢劫的前提行为。D项中,枪支、弹药也是财物,盗窃枪支、弹药也可以转化为事后抢劫。


    【考点】侵占罪、盗窃罪、盗窃信用卡的犯罪认定。详解:侵占罪的主要特征是:合法持有、非法侵吞,即非法侵吞本人合法持有的他人财物,包括保管物、遗忘物、埋藏物,但本题中甲是将自己的财物锁在8号柜中,因此,该财物实际上一直都处于甲的控制之下,而并非已经交与乙保管,乙打开柜子拿走甲的手提包的行为就不属于合法的取得和控制该财物,也就不能成立侵占罪,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同理,由于甲的手机并非是交与丙保管的保管物,也不是遗忘物(柜门虽然被打开,但并非是甲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因此丙在取得这些财物时也不是合法的,B项认为丙成立侵占罪是错误的。至于C项认为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也是错误的,因为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以盗窃罪论处,因此丙的行为只构成盗窃罪,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刑法》第271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但乙的行为并非针对本单位的财物,因此不能构成职务侵占罪,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盗窃罪的有关问题。详解:选项A错误,因为14周岁至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对某些特别严重的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包括故意杀人、抢劫、爆炸、放火、强奸等,但是不包括盗窃。选项B也错误,此选项考查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问题,区分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盗窃行为是否已经使被害人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如果是,就是既遂,否则是未遂。本题中,字画虽未移出馆外,但展览馆已丧失了对字画的实际控制,因而,应认定为既遂。选项CD涉及量刑问题,《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开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也就是说,对于盗窃罪,不论多严重,不得判死刑,最多判无期徒刑。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考点】侵占罪、故意伤害罪的认定。详解:乙在先行合法取得他人财物的管理权后,采取非强制的方法将其占为己有,拒不交出,符合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应成立侵占罪;甲为取得自己所有的财物而对乙实施暴力的行为,因欠缺非法占有的目的,因而不能构成抢劫罪,只应成立故意伤害罪。所以,只有选项B的说法正确。


    【考点】抢劫罪的加重情节。详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刑法》第263条第7项规定的“持枪抢劫”,是指行为人使用枪支或者向被害人显示持有、佩带的枪支进行抢劫的行为。“枪支”的概念和范围,适用《枪支管理法》的规定。根据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这里所说的枪支显然不能包括假枪。从刑法理论上说,如果行为人所持的是假枪则不可能对刑法保护的利益产生真正的威胁。所以,A项不选。上述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刑法》第263条第2项规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既包括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机、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也包括对运行途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加以拦截后,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实施的抢劫。关于出租小汽车是否为公共交通工具,答案是否定的。所以,D项不选。崔某将何某踹出车外致其重伤的行为,属于抢劫结果加重犯。通常情况下:在抢劫过程中因使用暴力致人重伤的,是结果加重犯;在抢劫结束以后,为了灭口或泄愤报复而另外施加暴力致人重伤的,是数罪。本题答案是BC。

  • 第3题:

    丁某盗窃了农民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丁某将真情告诉崔某,并将手枪交给崔某保管,崔某将手枪藏在家里。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盗窃罪
    B:丁某构成盗窃枪支罪
    C:崔某构成窝藏罪
    D:崔某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答案:A,D
    解析:
    丁某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盗窃他人手提包,并不明知包内有枪支,不具有盗窃枪支的故意,因此丁某构成盗窃罪而不是盗窃枪支罪,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选项A正确,B错误。根据《刑法》第310条规定,崔某不构成窝藏罪,选项C错误。根据《刑法》第128条规定,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的,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故D选项正确。

  • 第4题:

    某同学沉迷于游戏、社交网络等,白天睡觉,夜间上网,极大地影响了室友的生活和学习。室友和他沟通几次后仍未有好转,决定向辅导员老师反映该情况。作为辅导员,你如何与他谈心呢?


    正确答案: 1)了解实际情况。
    2)教育该学生要遵守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友好相处。
    4)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习精力充沛。
    5)对该生提出改正的要求,并要同宿舍同学予以督促。如不能做到,将与家长沟通并按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 第5题:

    丁某盗窃了农民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丁某将真情告诉崔某,并将手枪交给崔某保管,崔某将手枪藏在家里。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丁某与崔某构成共同犯罪
    • B、丁某构成盗窃枪支罪
    • C、崔某构成窝藏罪
    • D、崔某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甲从境外购得一支枪支后,秘密带入境内,后得知乙、丙二人意欲抢劫银行,正在寻找枪支。甲遂找到乙、丙,声称自己可将枪支借于二人,但事成之后,二人应将抢劫所得分1/3给自己。后乙、丙二人持枪抢劫,当场被抓。本案中,甲构成何罪?()

    • A、走私武器罪
    • B、非法出借枪支罪
    • C、抢劫罪
    • D、非法买卖枪支罪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张某未携带持枪证件携带枪支,公安机关可以收缴枪支
    • B、不得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
    • C、枪支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 D、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不再符合持枪条件时,由公安机关收回枪支和持枪证件

    正确答案:A,D

  • 第8题:

    下列关于枪支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有持枪证件,但未携带枪支,公安机关可以收缴枪支
    • B、乙有持枪证件,但不得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场所携带枪支
    • C、丙枪支被盗后,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 D、丁不再符合公务用枪持枪条件,由所在地公安机关收回枪支和持枪证件

    正确答案:B,C

  • 第9题:

    施某因生意亏损,欠下大笔债务,于是想通过抢银行来偿还债务、为了顺利实施其作案计划,施某想得到一支枪,于是窃得经常带枪的刑警廖某的提包.回到家中打开一看,里面没有枪支,只有财物若干.施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盗窃罪
    • B、抢劫罪
    • C、盗窃枪支罪
    • D、盗窃罪和盗窃枪支罪的想像竞合犯

    正确答案:B,C

  • 第10题:

    崔某在北京工作,但家在吉林,1991年春节时要回家探望家人。邻居胡某听说后请他带1斤长白山的人参回来,说要泡酒做药用。春节过后,崔某从吉林带回1斤人参,价值1850元,崔某送至胡家,胡某的儿子说因父亲年事已高,春节期间不幸过世。以前也只有他父亲用人参泡酒做药用,现在他父亲不在了,也就不需要这1斤人参,况且他父亲是在他生前委托他代买1斤人参,现在他父亲去世了,代理权也就终止了,所以请崔某将这斤人参自己留着再做处理。崔某与胡某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否终止?()

    • A、终止,因为代理事务已经完成
    • B、终止,因为被代理人已死亡
    • C、不终止,因为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已死亡
    •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问答题
    某同学沉迷于游戏、社交网络等,白天睡觉,夜间上网,极大地影响了室友的生活和学习。室友和他沟通几次后仍未有好转,决定向辅导员老师反映该情况。作为辅导员,你如何与他谈心呢?

    正确答案: 1.了解实际情况。
    2.教育该学生要遵守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友好相处。
    4.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习精力充沛。
    5.对该生提出改正的要求,并要同宿舍同学予以督促。如不能做到,将与家长沟通并按学校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某晚,崔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夏利出租车。当车行至市郊时,崔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1000元,并将何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崔某乘机将出租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 )
    A

    持枪抢劫

    B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C

    抢劫致人重伤

    D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刑法》第263条抢劫罪的八种加重情形:(崔某穿警服,冒充交警的情形,符合冒充军警人员抢劫;崔某的暴力抢劫行为致使害人受重伤,属于抢劫致人重伤的情节。因崔某持假枪抢劫而不属于法定的“持枪抢劫”情形,在小型出租车上抢劫也不属于法定的“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情形。

  • 第13题:

    甲利用到外国旅游的机会,为了自用,从不法分子手中购买了手枪1支、子弹60发,然后经过伪装将其邮寄回国内。后来甲得知乙欲抢银行,想得到一支枪,就与乙协商,以5000元将其手枪出租给乙使用。乙使用该手枪抢劫某银行,随后被抓获。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B.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非法出租枪支罪并罚

    C.以走私武器、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D.以走私武器、弹药罪、非法出租枪支罪、抢劫罪并罚


    正确答案:C
    解析:走私武器、弹药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武器、弹药进出国(边)境的行为。故甲构成本罪而不构成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如果行为人明知租用、借用枪支的人是为了实施某种犯罪而租用、借用枪支,却仍然出租或者出借,则成为租用、借用枪支人所实施犯罪的共犯,应当按照共同犯罪的规定予以处罚。甲后来的行为应定抢劫罪,故选C。

  • 第14题:

    警察甲为讨好妻弟乙,将公务用枪私自送乙把玩,丙乘乙在人前炫耀枪支时,偷取枪支送交派出所,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私自出借枪支,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B:乙非法持有枪支,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C:丙构成盗窃枪支罪
    D:丙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构成刑法上的立功

    答案:A,B
    解析:
    【考点】非法出借枪支罪【详解】根据《刑法》第128条第2款和第3款的规定,非法出借枪支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借枪支或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甲作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警察,将枪支非法送给乙使用,已经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乙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并在人前炫耀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28条第1款的规定,已经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因此A、B的说法是正确的,当选。根据《刑法》第127条第1款的规定,盗窃枪支罪,是指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将枪支据为己有的行为。丙将枪支偷出的目的不是据为己有,而是为了揭发乙非法持有枪支的事实,并将枪支交给了派出所。因此丙的行为不构成盗窃枪支罪。丙不构成犯罪,不是犯罪嫌疑人,就不存在《刑法》规定的立功的前提。因此C、D是错误的。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B。

  • 第15题:

    警察A在有配偶(B女)的情况下,长期与C女共同生活有一子,为此借用D的现金C万元。D多次讨债,A无力偿还,于是A将公务用枪(无子弹)作借款质押物抵给D,约定A还款时,D将枪支归还。C个月后,A仍未还款,D便将枪支送给外甥E玩耍,E在一周后使用该枪支抢劫某银行储蓄所现金B0万余元,关于A将枪支质押给D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A的行为既不属于非法出租,也不属于非法出借,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不成立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 B、A的行为本身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故不成立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 C、由于枪内无子弹,A的行为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故不成立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 D、对A的行为以滥用职权来论处较为合适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张某窃得一皮包,内有现金500元,手机1部,五四手枪1支,子弹20余发,张某将手枪藏于家中。一年以后,张某取出手抢,蒙面闯入一居民家中,持枪朝墙上射击数枪,抢得现金1万元。张某的行为()。

    • A、构成盗窃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抢劫罪
    • B、构成抢劫罪和盗窃枪支罪
    • C、属于连续犯
    • D、应当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D

  • 第17题:

    甲利用到外国旅游的机会,为了自用,从不法分子手中购买了手枪1支、子弹60发,然后经过伪装将其邮寄回国内。后来甲得知乙欲抢银行,想得到一支枪,就与乙协商,以5000元将其手枪出租给乙使用。乙使用该手枪抢劫某银行,随后被抓获。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 A、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 B、以买卖、邮寄枪支、弹药罪与非法出租枪支罪并罚
    • C、以走私武器、弹药罪与抢劫罪并罚
    • D、以走私武器、弹药罪、非法出租枪支罪、抢劫罪并罚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张某拾得一皮包,内有500元,一部手机,五四手枪一支,子弹20余发,张某将手枪藏于家中。一年以后,张某取出手枪,蒙面持枪闯入一居民家中,朝墙上射击数枪,抢得1万元。张某的行为()。

    • A、构成盗窃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抢劫罪
    • B、构成抢劫罪和盗窃枪支罪
    • C、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抢劫罪
    • D、应当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D

  • 第19题:

    张某是一名警察,在巡逻途中不慎将依法配备的枪支丢失,被李某捡拾,张某发现枪支丢失后因害怕未及时报告,数日后,李某持枪抢劫他人。对张某应以丢失枪支不报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丁盗窃了农民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丁将实情告诉崔某,并将手枪交给崔某保管,崔某将手枪藏在家里。关于本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丁构成盗窃罪
    • B、丁构成盗窃枪支罪
    • C、崔某构成窝藏罪
    • D、崔某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正确答案:A,D

  • 第21题:

    某晚,崔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夏利出租车。当车行至市郊时,崔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1000元,并将何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崔某乘机将出租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 )

    • A、持枪抢劫
    • 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 C、抢劫致人重伤
    • 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正确答案:B,C

  • 第22题:

    下列关于丢失枪支不报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依法配备一把六四手枪,将手枪放置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某日甲潜入王某办公室,将手枪盗走,持枪抢劫路人,甲被抓获后供述手枪的来源,王某才知道自己的手枪被盗。王某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 B、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
    • C、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位
    • D、犯罪的主观要件应是过失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多选题
    施某因生意亏损,欠下大笔债务,于是想通过抢银行来偿还债务、为了顺利实施其作案计划,施某想得到一支枪,于是窃得经常带枪的刑警廖某的提包.回到家中打开一看,里面没有枪支,只有财物若干.施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盗窃枪支罪

    D

    盗窃罪和盗窃枪支罪的想像竞合犯


    正确答案: C,D
    解析: 盗窃枪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枪支的行为。
    要正确区分盗窃枪支罪与普通盗窃罪的界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一是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后者包括的范围很广,但不包括枪支。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所窃取的财物里有枪支,也就是说行为人没有盗窃枪支的故意实施了盗窃行为后,发现盗窃得到的是枪支,不能定盗窃枪支罪,而只能以普通的盗窃罪定罪处罚。
    同理,如果行为人以盗窃枪支的故意实施了盗窃行为,即使最后盗窃到的并非是枪支而只是一般财物,也应当定盗窃枪支罪。在本题中施某因为生意亏损,想要通过抢银行来偿还债务.为了顺利实施其作案计划,施某想得到一支枪,于是经常带枪的刑警廖某实施了盗窃.虽然最后窃得物中并没有他想像中的枪支,仍然构成盗窃枪支罪。
    同时施某盗窃枪支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抢劫行为,因此其盗窃行为构成了抢劫罪的预备犯。因此施某既构成盗窃罪,又构成抢劫罪。答案为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