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相关问题
  • 第1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先后成立了()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机构。

    A、临时教育审议会

    B、教育改革推进本部

    C、文部省

    D、教育部


    参考答案:AB

  • 第2题: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被称为日本近现代史上的()

    A.第一次教育改革

    B.第二次教育改革

    C.第三次教育改革

    D.第四次教育改革


    参考答案:A

  • 第3题: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采取的教育改革方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958年的教育改革。1958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要内容有: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将普及教育的年限由7年延长为8年;将原来的10年制延长为11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拉长义务教育年限;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2)1966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中学开设选修课。
    (3)1977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确定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要求改进与加强劳动教育与教学,但要使劳动教育与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

  • 第4题:

    论述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动向:90年代继续以《大纲》为基础进行教育改革。
    (1)加强道德教育.
    (2)改善办学条件。
    (3)建立以终生学习社会为目标,形成新的教育网络。
    改革趋势:
    (1)幼保一元化的进展。调整幼儿园保育所得入园年龄,增加两者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的联系,缩小两者在幼儿照顾和教育的差别,理顺两者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2)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严格的资格证要求和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保证教师的良好素质。
    (3)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树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

  • 第5题:

    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被称为日本近现代史上的()

    • A、第一次教育改革
    • B、第二次教育改革
    • C、第三次教育改革
    • D、第四次教育改革

    正确答案:A

  • 第6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长期实行中小学教科书的()

    • A、国定制
    • B、文部省审定制
    • C、文部省指定制
    • D、地方审定制

    正确答案:B

  • 第7题:

    问答题
    日本的三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是

    正确答案: 在明治维新时期完成的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改革;第二次教育改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根据占领美国政府和迫于国内民主压力而进行的教育民主化、现代化的改革,日本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是从80年代初在中曾根的号召下开始进行至今的,以对战后教育体制进行总体反思和建立成熟的、个性化的教育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日本现代化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在这次教育改革中走向成熟和个性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论述日本幼儿教育改革动向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正确答案: 动向:90年代继续以《大纲》为基础进行教育改革。
    (1)加强道德教育.
    (2)改善办学条件。
    (3)建立以终生学习社会为目标,形成新的教育网络。
    改革趋势:
    (1)幼保一元化的进展。调整幼儿园保育所得入园年龄,增加两者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的联系,缩小两者在幼儿照顾和教育的差别,理顺两者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2)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严格的资格证要求和完善的在职培训制度,保证教师的良好素质。
    (3)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树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二战以后日本法律制度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挡
    ②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
    ③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
    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
    ⑤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长期实行中小学教科书的()。
    A

    国定制

    B

    文部省审定制

    C

    文部省指定制

    D

    地方审定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公司识别计划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批量生产逐渐集中于大公司。在产品种类减少的同时,竞争性型号的设计由于共同的利益和相同的技术而走到了一起来,特点范围内的产品越来越相似。在这种情况下突出整个企业而不是单个产品的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公司识别计划备受重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分析日本的三次教育改革。


    参考答案:

    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完成的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改革;
    第二次教育改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根据占领美国政府和迫于国内民主压力而进行的教育民主化、现代化的改革,日本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
    第三次教育改革是从80年代初在中曾根的号召下开始进行至今的,以对战后教育体制进行总体反思和建立成熟的、个性化的教育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日本现代化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在这次教育改革中走向成熟和个性化。


  • 第14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公司识别计划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批量生产逐渐集中于大公司。在产品种类减少的同时,竞争性型号的设计由于共同的利益和相同的技术而走到了一起来,特点范围内的产品越来越相似。在这种情况下突出整个企业而不是单个产品的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公司识别计划备受重视。

  • 第15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答案:
    解析: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在西元1860年代到1880年代间,以维新志士所建新政府为核心的民族统一主义与西化改革运动。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继“大化改新”之后的历史性转折,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则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日本明治维新抓紧教育改革是吸收、消化和运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各种经验的最后途径。教育改革的内容如下:(1)以小学为基础,努力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明治维新时办教育,以小学为一切学校的基础,抓小学教育全力以赴,以期普及国民教育。明治政府极端重视少儿的智育发展,着重灌输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和传授初步科技知识。在教育内容上,极端重视儿童的智育发展。当时小学的科目多,内容也颇深,据《学制》规定,下等寻常小学开十五门课程,包括语文、算术、历史等。上等寻常小学还增添几何等课程。小学还因地制宜设一、二门外语课。小学学制的变革促进了就学率的提升。在1872年确立初等义务教育制度时,小学的就学率仅有28%,较之英国的40%为低。但1900年,英国达到90%的时候,日本已经超前英国了。及至1910年前后,两国均达到100%的程度。小学教育的普及为以后阶段教育打下了基础,同时使日本的识字率大为普及。明治三十五年的识字率为90%,到了明治四十二年达到了98%。(2)努力推进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治政府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初等教育基础牢固确立后,在继续充实初等教育的同时,重点转为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上,开始建立和发展现代科研事业。从颁发《学制》以来,中等教育在学制长短、课程设置繁简等方面不断变革。教育改革之初,中学学制不一,科目纷乱庞杂,甚至有专学汉文一种科目的中学。经过整顿后,1881年制定的《中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采取四、二分段制,入学资格必须是小学的中等科毕业,继六年初等教育之后,以中学为后续教育机构的制度。从这时开始实施,后来一直沿用。(3)兴办女子学校关于女子教育,明治政府亦十分重视。文部省学监美国人达维特·莫尔莱认为:“女子教育十分重要,在儿童幼稚心灵易动之时,予以教育者必在妇女,而妇女之于儿童,不只在于教其学业,其一言一行皆为儿童之楷模。”“欲使国家后来之人必成良善,则应先行其母之教育。”主张“日本也应女子作为教育进步之媒介。”早在岩仓具视赴欧美考察时,就曾有5名年龄十四五岁的女孩随同欧美留学。日本第一所女校——东京女子学校,于明治五年在东京成立,授女学生以国书、英学、手艺等,这时女子部专门收容贵族的女子,明治三十二年政府颁布高等女学校令。设立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并成立日本女子大学以招收一般民间女子就读。到了明治三十年全日本有二百五十所高等女学校。当时的女子教育多为重视礼仪和家政,关于社会问题和科学的知识修养,则不被重视。

  • 第16题:

    简述二战以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改造的内容。
    二战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即
    第一,解除日本全部军备,保证其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第二,在日本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的独立政府。在非军事化方面,盟军司令部发布命令:解除了日军武装,解散了日本全部军队。在民主化方面,占领当局推行了“宪法民主化”、解散财阀、金融与产业重组的经济民主化和农地改革。

  • 第17题:

    简述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措施。


    正确答案: 1987年10月,“教育改革实施本部”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教育改革大纲》,其措施主要是:
    (1)完善终身学习体制,其中包括制定“终身学习振兴法”。
    (2)改革初等、中等教育,包括充实、改善道德教育在内的课程设置。
    (3)改革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开放化,重新改组大学审议会,重新制定“大学设置基准”。
    (4)振兴学术,推进基础研究,充实研究生院,增加科学研究补助金,增设大学共同利用的研究机构。
    (5)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加强教员和学术的交流,改进留学生制度,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改革接收归侨子女教育体制。
    (6)为适应信息化而进行改革,树立信息道德,提高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建立信息化社会性系统。
    (7)改革教育行政和教育财政。
    (8)建立教育改革推进体制。
    (9)扶植私学,通过“公私协作的方式”即民办公助方式、税制上的优惠、育英奖学金等在经费上予以补助,重视并积极支持私立学校中具有特色的教育研究项目。

  • 第18题:

    日本的三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是


    正确答案: 在明治维新时期完成的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改革;第二次教育改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根据占领美国政府和迫于国内民主压力而进行的教育民主化、现代化的改革,日本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就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是从80年代初在中曾根的号召下开始进行至今的,以对战后教育体制进行总体反思和建立成熟的、个性化的教育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日本现代化教育管理制度也正在这次教育改革中走向成熟和个性化。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措施。

    正确答案: 1987年10月,“教育改革实施本部”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教育改革大纲》,其措施主要是:
    (1)完善终身学习体制,其中包括制定“终身学习振兴法”。
    (2)改革初等、中等教育,包括充实、改善道德教育在内的课程设置。
    (3)改革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开放化,重新改组大学审议会,重新制定“大学设置基准”。
    (4)振兴学术,推进基础研究,充实研究生院,增加科学研究补助金,增设大学共同利用的研究机构。
    (5)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加强教员和学术的交流,改进留学生制度,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改革接收归侨子女教育体制。
    (6)为适应信息化而进行改革,树立信息道德,提高对信息价值的认识;建立信息化社会性系统。
    (7)改革教育行政和教育财政。
    (8)建立教育改革推进体制。
    (9)扶植私学,通过“公私协作的方式”即民办公助方式、税制上的优惠、育英奖学金等在经费上予以补助,重视并积极支持私立学校中具有特色的教育研究项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二战以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改造的内容。

    正确答案: 二战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即
    第一,解除日本全部军备,保证其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
    第二,在日本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的独立政府。在非军事化方面,盟军司令部发布命令:解除了日军武装,解散了日本全部军队。在民主化方面,占领当局推行了“宪法民主化”、解散财阀、金融与产业重组的经济民主化和农地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日本社会立法真正开始于 ( )
    A

    明治维新以后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C

    1932年法律制度法西斯化时期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刑法典的修改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