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这是识记内容,科尔伯格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更多“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简要介绍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谈一谈它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重视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与选择能力的培养,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使道德教育内容能真正被学生所接受,所领悟,所内化。因此,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应提倡启发式教学,而对一些社会现象,比如青少年上网,打架等,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明辨是非,这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认识问题的根本所在,他们的体会将更加深刻。让学生在体验中、在实践中构建道德生活经验。(二)改变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上面提到我国的德育课现在还是灌输知识,因此,我们不仅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还有明确德育课的授课内容,像以前的照本宣科,仅讲授书本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因材施教,结合社会上的一些德育现象,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以往我们的德育教学忽视了价值的多样性和对价值的选择性,以至于学生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改变德育课的授课内容,从帮助学生发现、发展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培养出适合他们成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就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言,其他学科侧重帮助学生解决是非判断问题,而在道德课程的教学中,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就显得特别突出。
    伟大的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但是,个体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水平和阶段越高,道德判断和行为的一致性就越高。所以,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国的德育课应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让学生在正确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形成健康的人格。(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而个性化的教育方向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传统的思想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救火车的角色,社会需要什么,思想教育就抓什么,过分强调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却忽视了思想教育的本性对人及人性提升。这种对思想教育功能的窄化直接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此外,传统的思想教育非常注重对群体的教育,而较少关注个体的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由学生主动来寻求咨询的一种思想教育方式。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的日益强烈,也要求德育教师更多地采取咨询式的教育方式与方法。这种方式方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交流、自主选择,咨询教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尊重,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改被动式教育为主动式教育,学生有了各种思想疑难问题主动去寻求帮助,而不是单纯一味地灌输。同时,由于咨询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咨询的保密性、科学性提高了教育的信度,使学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学生德育咨询机制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四)壮大德育课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我们的德育课目前面临很多问题,要想改变德育课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这些都离不开授课教师,因为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整个课堂。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都在强调教师的转型,因此德育课的教师也不能例外。但放眼望去,目前我国的德育教师,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从事德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很少,多是由班主任或者语文老师替代。因此,壮大德育教师的队伍迫在眉睫。
    此外,新课改中提出,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课堂的主体者变成了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德育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一名好的德育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还要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智育与德育并重。新的德育课程要求淡化理论性的知识传递功能,通过真实的道德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生命成长的道德需要,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顾问、合作者,一个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提供现成答案的人,并且应当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道德发展阶段,采用适合各个阶段学生发展的恰当教学法。(五)加强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
    虽然目前我们的德育课都是授课制,但是我认为德育的培养不应只是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课堂上的讲授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收获不是很大,在校园中还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文化氛围,道德氛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在校的学生,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校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讲卫生要求的严格,学校里的老师也都做到位,那么这个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受其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就构建了自己的德育建设。这种影响我觉得要比单纯的课题讲授更来得深刻。因此在我们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中,应努力提高教育者的品德和公正意识,使学校具有一种公正的氛围,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班级文化也同校园文化一样重要,因为学生毕竟是在班级这个小集体中呆的时间最长,因此班主任要特别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将班风,学风弄正,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同学和平相处,公平竞争等等。
    总之,科尔伯格是道德教育史上的伟大人物,对世界的道德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世上没有完美无瑕的理论,科尔伯格的理论也有其局限性,这包括时代造成的局限和个人主观因素造成的局限。科尔伯格理论是处于发展中的理论,而我国的德育工作也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加强我国道德教育的进程中,认真地学习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当然这些学习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德育现状和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 第2题:

    下列不属于有关人的发展理论的是(  )

    A.认知发展理论
    B.最近发展区理论
    C.道德发展阶段论
    D.学校消亡论

    答案:D
    解析:
    很明显D项内容不属于人的发展理论。

  • 第3题:

    科尔伯格采用()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正确答案:“道德两难法”

  • 第4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柯尔伯格
    • B、杜威
    • C、涂尔干
    • D、马卡连柯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的是()


    正确答案:柯尔伯格

  • 第6题: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 B、费孝通
    • C、孔德
    • D、齐美尔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价值观辨析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 A、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
    • B、人本主义心理学
    • C、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 D、认知心理学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填空题
    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的是()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科尔伯格提出了与传统德育不同的三大原则。它们是()。
    A

    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

    B

    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

    C

    向儿童揭示他们所属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

    D

    记诵道德条例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依据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哪一阶段,如何根据这一段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开展道德教育?

    正确答案: 后习俗水平,此阶段的青少年能够依据自己选定并遵循的伦理原则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不违背多数人的意愿、不损害多数人的幸福、不违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行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青少年,已经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该水平由两个阶段组成: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第一,教育者的言行一致。教育者的行为就是其向学生讲解道德规范的意义的最好例证。教育者言行一致,使学生认识到,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是值得的,是正当的;反之,教育者言行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质疑。
    第二,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可以加深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亲眼看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带来有益于他人或集体的积极后果,不仅能获得生动的道德情感体验,而且因道德知识一再被道德实践所证实,从而更加相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这就为道德信念的建立打下了经验基础。
    第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道德评价。结合具体的道德情境,对照道德准则的要求,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和反思,有利于道德经验得到概括和整合,从而增强道德观念对自己今后行为的支配力。
    第四,获得社会反馈。学生在集体中的行为经常会受到舆论的褒贬和教育者的奖惩,这种社会反馈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按道德准则行动的动机;另一方面又不断向学生传递了关于道德行为价值的信息。当学生看到自己因做出利他行为而赢得全班的尊重时,他就会对执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深信不疑。为了形成道德信念,社会反馈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如果对待学生的同一行为,社会反馈信息不一致,诸如学校的看法与家长的看法不一致,教师的观点与某些学生的观点不一致,就会给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确证带来困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A

    柯尔伯格

    B

    杜威

    C

    涂尔干

    D

    马卡连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科尔伯格提出的理论是(  )。
    A

    人格发展阶段论

    B

    心理社会发展论

    C

    道德发展阶段论

    D

    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下列理论是由加德纳提出的()。

    A、儿童美术的认知理论

    B、儿童美术的心理分析理论

    C、儿童美术的知觉理论

    D、儿童美术的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答案:C
    解析:
    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柯尔伯格

  • 第15题: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思维理论研究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提出了挑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弗洛依德提出()

    • A、人格发展理论
    • B、人生八阶段理论
    • C、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加涅
    • B、皮亚杰
    • C、布鲁纳
    • D、布鲁姆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科尔伯格提出了与传统德育不同的三大原则。它们是()。

    • A、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
    • B、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
    • C、向儿童揭示他们所属阶段的道德思维方式
    • D、记诵道德条例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单选题
    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
    A

    马斯洛

    B

    皮亚杰

    C

    柯尔伯格

    D

    罗森塔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皮亚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A

    加涅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布鲁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弗洛依德提出()
    A

    人格发展理论

    B

    人生八阶段理论

    C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