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指出:“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这“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指的是 A.国民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B.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 C. 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D. 土地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题目
毛泽东曾指出:“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这“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指的是

A.国民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B.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
C. 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D. 土地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正确分析】材料出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丛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经过的两次失败和两次胜利是指: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干扰分析】A、D选项表述都过于笼统。
更多“毛泽东曾指出:“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这“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指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的是()。

    A.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B.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
    C.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的革命战争实践
    D.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

    答案:C
    解析:
    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主要有以下原因和条件:(1)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是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2)中国革命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3)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4)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5)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改变,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有关中国革命的路线和政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 第2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 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 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 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 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 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 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 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
    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摘自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 的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解析]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指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我们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重要经验。其中实事求是 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就是理 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材料中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说明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我们要辩证地看 待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 第二次相结合。

  • 第3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 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入,再胜利、再失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 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 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 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自由诗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 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 全弄清楚。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 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2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 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 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3分)
    【命题依据】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 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仅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巷中的经验 教训相联系,也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进行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 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 企业自主权等思想。《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 ,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 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 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 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解理思路】
    (1)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 本任务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综合性试题。
    (2)本题属于社会热点题,通过毛泽东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考査 对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贡献的理解和应用。
    (3)回答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首先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艰难探索要说明的问 题:就是革命需要艰难探索,建设同样需要艰难探索,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次回答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艰辛 探索的评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届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 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有的没有形成 体系,有的没有付诸实施,但是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思想基础。

  • 第4题:

    网球比赛两次发球失败叫()。


    正确答案:双误

  • 第5题: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红军长征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两度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统一战线分别建立于什么时期?()

    • A、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 C、国民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7题: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 A、从党的创立到北伐战争时期
    • B、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和中期
    • C、土地革命战争的后期和抗战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是在:()

    • A、从党的创立到北伐战争时期
    • B、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和中期
    • C、土地革命战争的后期和抗战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的十年,党曾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

    • A、国民党的围剿
    • B、大革命的失败
    •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 D、艰难长征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单选题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
    A

    从党的创立到北伐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和中期

    C

    土地革命战争的后期和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次胜利和失败,其中第二次胜利是指()。
    A

    1926年的北伐战争

    B

    1927年的国民革命

    C

    193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

    D

    1934年到1935年的第五次反围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摘自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 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 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 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 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 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 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 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
    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摘自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
    解析:
    [解析](1)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 建设开始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 这条道路是艰辛的。一方面在探索中形成了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 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及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经济、政 治、文化建设方面都是我党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果。但是在探索过 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这些错误的思想 由于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因此不 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 正确的思想路线和理论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今天,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第一,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尤其是这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 要将马克思原理与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反对本本主义。第二,要注重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 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第三,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 是,深入了解国情,解决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不与时俱进,就会延误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事业。第四,在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就必须用于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 第14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 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入,再胜利、再失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 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 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 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自由诗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 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 全弄清楚。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
    解析: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既取得了成绩,也遭 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取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 的历史经验。(5分)
    【命题依据】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 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 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不仅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巷中的经验 教训相联系,也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进行马克思主 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 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 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改革过于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和扩大 企业自主权等思想。《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了发展工 ,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化方针。同年8月,毛泽东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 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以利于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思想。1958年,他又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 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的并未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 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解理思路】
    (1)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 本任务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综合性试题。
    (2)本题属于社会热点题,通过毛泽东1962年《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考査 对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贡献的理解和应用。
    (3)回答本题采用说理分析法,首先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艰难探索要说明的问 题:就是革命需要艰难探索,建设同样需要艰难探索,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自己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次回答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艰辛 探索的评价。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届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 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有的没有形成 体系,有的没有付诸实施,但是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思想基础。

  • 第15题: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实事求是;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
    •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武装斗争
    • D、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国共两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请说出两次合作的时间和倡导者?


    正确答案: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1924年,由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共同倡导;第二次国共合作是1936年,由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共同促成。

  • 第17题: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10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时期。”这时期,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的表现包括() ①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②两次克服党内危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根据中国社会性质制定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根据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次胜利和失败,其中第二次胜利是指()。

    • A、1926年的北伐战争
    • B、1927年的国民革命
    • C、193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
    • D、1934年到1935年的第五次反围剿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两次发球失败叫()。


    正确答案:双误

  • 第20题:

    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的是()。

    • A、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 B、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
    • C、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的革命战争实践
    • D、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根据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科学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 A、重视学习
    • B、党的建设
    • C、团结群众
    • D、调查研究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填空题
    两次发球失败叫()。

    正确答案: 双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毛泽东曾指出:“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这“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指的是()
    A

    国民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B

    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

    C

    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

    D

    土地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摘自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