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语义上表主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第2题:
第3题: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这是司马迁《报少任卿书》中的两段话。结合《史记•孙膑列传》,谈谈司马迁为什么要为孙膑立传?他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4题:
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受辱而著《史记》,这种现象称为升华。
第5题:
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故事都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典范。这说明()
第6题:
一个民族的精神往往要从个人的具体行为中表现出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第7题:
下列对我国古代爱国人士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8题:
在逆境中仍需坚持向理想目标奋斗
努力克服逆境可以激发人追求理想的潜能
逆境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
逆境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第9题:
第10题:
隐忍苟活
忍辱负重,艰苦创业
励精图治
卧薪尝胆,立志复仇
第11题:
脚
足
小腿
膝盖
第12题:
表同
升华
补偿
投射
第13题:
下列对我国古代爱国人士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编撰《史记》
B.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C.屈原放逐,著《离骚》
D.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第14题: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司马迁的说法,语出()。
《报任安书》
略
第15题:
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说明()
第16题:
“文王拘而演《周易》;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唐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作也。”——司马迁如是说,表明中华民族具有()
第17题: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第18题:
“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发愤”著史,反映了古人一种什么精神()
第19题:
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写《左传》;孙膑膑脚修《兵法》;司马迁受辱著《史记》,这是挫折后的哪种行为反应()
第20题:
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
有时逆境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
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顺境对人生的作用是双重的,逆境只有消极作用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逆境往往可以把人打倒和打垮
受磨难而奋进才是身处逆境的学问
逆境消解了实现理想的可能性
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
第23题:
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
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做也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由此可见,没有苦痛的挣扎,便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