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下列对“中国式过马路”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多数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②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养势在必行 ③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自觉抵制该行为 ④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3题:
“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倡导全省公民践行“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带宾客”的文明风尚。开展这一活动是基于()。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人民群众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第4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第5题:
“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热议。“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社会管理问题,还是公民文明素质问题。这需要我们()
第6题:
2012年,网友提出的“中国式过马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于戏谑中表达对目前我国交通秩序和交通文明现状的自嘲与质疑。提升国民交通文明素养应() ①发挥教育在传播文明中的作用 ②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
第7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人们明明知道交通法规和安全隐患,但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有时就无所顾忌。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第8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方面斥责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地“随大流”。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告诫我们应该()。 ①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意识 ③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公德 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第9题: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是因为()。
第10题:
第11题:
工作秩序
教学秩序
交通秩序
网络秩序
第12题:
社区
社会
机关
网络
第13题:
第14题:
材料一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即使违法也心情侥幸,不管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材料二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不少网友认为与下列因素不无关系:一是国人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对安全抱着侥幸的心理。二是规则意识集体淡漠,大家一起违规就不算违规。三是心态浮躁、自我观念太强,只管自己方便,不管他人安全。四是实用主义态度对待规则,对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则无视规则。(1)材料一中的行为违背了什么道德规范?(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中国式过马路”中的一员。
(1)中国式过马路违背的道德规范,依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做出判断,可直接准确回答。违背了社会公德。(2)该题是措施类题,要针对材料内容,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加以概括,对成因的克服便是该题的措施。漠视规则,启示我们要遵纪守法;自我观念太强,启示我们要克服私心,不管他人安全,启示我们要尊重他人;最后要指出规则的落实关键是靠行动,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么去做。
略
第15题:
为何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第16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第17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方面斥责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的“随大流,’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告诫我们应该() ①开展法制教育,提升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意识 ③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公德 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第18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外,还有“中国式广场舞”、“中国式旅游”、“中国是跨栏”……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第19题: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现实生活中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但许多人一方面斥责这种行为,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觉的“随大流”,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应该()
第20题: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秩序等。
第21题: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体系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公共秩序也有了新的领域,下面()最能体现时代特征。
第22题:
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在改造主观世界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
第23题:
①②
②③
①④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