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00
B2000
C5000~10000
D1000
第1题:
烟叶必须有适宜的群体密度才能保证通风透光和烟叶正常成熟,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A9OO~1100
B1050~1200
C11OO~1300
D11OO~1500
第2题:
甲省某烟叶收购站,持有甲省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叶收购许可证。2008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该烟叶收购站辖区内烟叶产量、品质都明显下降。为增加经济效益,该烟叶收购站派工作人员到乙省收购了15吨烟叶,并存放在租用的民房内(乙省境内),被该民房所在地烟草专卖局查获。该烟叶收购站的行为是否违法,简要说明理由。
第3题:
某省局内管检查组对某分公司一烟叶收购站的烟叶收购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如下问题:通过查看仓库台帐,发现烟叶入库量为32000担,检查组遂登陆烟站烟叶收购微机系统,发现微机系统烟叶收购数据是31500担;检查组在微机系统中发现23日这天张某等10个农户分别交售烟叶500担至1000担,且交售的烟叶集中在一个等级。检查组抽查张某的合同和领款单,发现与烟叶收购站记录不一致。27日,该县公司有大额收购资金支出,经过对当日财务凭证进行核对,发现与当日收购量不一致。该烟叶收购站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
第4题:
某市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科在对烟叶种植、收购日常监管中,从烟叶信息系统查询到:该市亩产达200公斤以上的烟农有1500户,最高的甚至亩产达825.7公斤。如烟农郭某、李某签订种植合同分别为1亩、1.3亩,经过核查实际种植面积均在6亩左右,导致交售烟叶合同面积亩产分别达到825.7公斤和629.38公斤。以上案例存在什么异常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并简述理由。
第5题:
甲省某烟叶收购站,持有甲省烟草专卖局核发的烟叶收购许可证。2008年,受自然灾害影响,该烟叶收购站辖区内烟叶产量、品质都明显下降。为增加经济效益,该烟叶收购站派工作人员到乙省收购了15吨烟叶,并存放在租用的民房内(乙省境内),被该民房所在地烟草专卖局查获。该烟叶收购站的行为如违法,属何种违法行为,依法应如何处罚?
第6题:
某市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科在对烟叶种植、收购日常监管中,从烟叶信息系统查询到:该市亩产达200公斤以上的烟农有1500户,最高的甚至亩产达825.7公斤。如烟农郭某、李某签订种植合同分别为1亩、1.3亩,经过核查实际种植面积均在6亩左右,导致交售烟叶合同面积亩产分别达到825.7公斤和629.38公斤。如何对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进行实地监管?
第7题:
烟草公司或其委托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在国家下达烟叶收购计划的地区设立烟叶收购站(点)收购烟叶。
第8题:
烟叶必须有适宜的群体密度才能保证通风透光和烟叶正常成熟,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第9题:
()对怀疑烟叶收购站点和工作人员违规收购烟叶的,可以采用对收购站点直接全程监控的方式,判断其有无违规行为。
第10题:
烟叶收购站点工作的“六条严禁”是什么?
第11题:
烟草公司或其委托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烟叶收购站(点)收购烟叶。
第12题:
每一百亩至三百亩
每三百亩至五百亩
每三千亩至五千亩
每一千亩至三千亩
第13题:
烟叶收购站的设置应按照“符合流向、方便群众、便利运输、节约开支、利于管理”的原则选定。
第14题:
某省局内管处在对某烟叶收购站进行检查时,从收集的材料分析,经调阅收购站微机系统数据,并经实地核查,发现某烟农签订种植合同为5亩,约定收购数量为750公斤,该烟农实际种植面积为10亩,实际收购量为1500公斤。对烟叶种植收购调拨企业检查的要点是什么?
第15题:
某市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科在对烟叶种植、收购日常监管中,从烟叶信息系统查询到:该市亩产达200公斤以上的烟农有1500户,最高的甚至亩产达825.7公斤。如烟农郭某、李某签订种植合同分别为1亩、1.3亩,经过核查实际种植面积均在6亩左右,导致交售烟叶合同面积亩产分别达到825.7公斤和629.38公斤。在烟叶生产环节从哪些方面对烟叶种植收购合同进行实地监管?
第16题:
烟叶收购站(点)必须设在()。
第17题:
烟草公司或其委托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设立烟叶收购站(点)收购烟叶。
第18题:
烟叶收购站“四公开”内容是什么?
第19题:
集中产区()亩设置一个收购站,新烟区和偏僻地区应根据收购任务大小合理设置。
第20题:
烟叶种植集中产区一般每()亩设置一个收购站。
第21题:
某省局内管处在对某烟叶收购站进行检查时,从收集的材料分析,经调阅收购站微机系统数据,并经实地核查,发现某烟农签订种植合同为5亩,约定收购数量为750公斤,该烟农实际种植面积为10亩,实际收购量为1500公斤。该案例存在哪些不规范经营的问题?该如何定性?
第22题:
烟叶产区内按计划合同种植的等级外烟叶,当地烟草公司视实际情况可以不收购,烟农自行销售。
第23题:
生态公益林管护单位应当按照()设置一人的标准配备专职护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