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口语表达技巧中的重音是指()。
A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
B利用节奏的缓急对比
C利用声调的抑扬顿挫
D重读或轻读某些表现重点内容的词语
第4题:
从“微观”的角度,朗读训练包括()等。
第5题:
关于重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6题:
重音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哪个方面()。
第7题:
下列关于重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把握逻辑重音
把握情感重音
把握语法重音
随意使用
第10题:
“原来”
“在”
“这儿”
“你”
第11题:
有些语言中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重音
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可以看作一个音位
词重音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重音只跟音强的增加有关
第12题:
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
利用节奏的缓急对比
利用声调的抑扬顿挫
重读或轻读某些表现重点内容的词语
第13题:
第14题:
语法重音要服从于逻辑重音,就是说,一句话里有了逻辑重音,语法重音就要消失。
A对
B错
第15题:
“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这句话中“凶残”、“下劣”、“从容”的重读是:()
第16题:
重音设计一般可以根据()原则进行。
第17题:
在播音创作的外部技巧中,重音的表达就是加重读音,通过重读在对比中凸显重点。
第18题:
教师在讲解“原来你在这儿”一句的重音时提到,重读“你”则强调的是“是你而不是他人”,如果要强调“不在别的地方”时应重读哪个词?()
第19题:
重音的定义是()
第20题:
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予强调的词的轻重格式中的重读音节
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予强调的词或短语就叫重音
第21题:
语文学习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教得很详细.教学步骤略显繁琐
提问具有启发性,且与实践相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要求
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时,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掌握
第22题:
扩大音域。
延长时间。
增加强度。
重读的音节产生一个音位变体。
第23题:
重音的确定要能准确体现出语句目的;
重音是指轻重格式中长而强的音节;
重音的确定要少而精;
语句中占主导地位的词或词组往往是重音。
第24题:
对各种文体的把握
语调设计训练
重音设计训练
停顿设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