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适合工业化大生产制备白蛋白微球
A.喷雾干燥
B.乳化-加热固化
C.乳化-化学交联
D.液中干燥法
第1题:
微型包囊是近40年来应用于药物的新工艺、新技术,其制备过程通称微型包囊术,简称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的微囊;也可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骨架型微小球状实体,称微球。关于微囊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速效
B、使药物浓集于靶区
C、液体药物固化
D、提高药物稳定性
E、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微囊化方法中属于化学法的是A、单凝聚法
B、溶剂-非溶剂法
C、辐射交联法
D、喷雾干燥法
E、液中干燥法
用明胶作囊材制备微囊时固化剂应选择A、酸
B、碱
C、冰
D、甲醛
E、乙醇
不属于微球的是A、丙氨瑞林微球
B、黄体酮微球
C、阿昔洛韦微球
D、布洛芬微球
E、丙种球蛋白
第2题:
下列微囊、微球的制备方法中属于相分离法的是( )
A.喷雾干燥法
B.界面缩聚法
C.流化床包衣法
D.复凝聚法
第3题:
除( )外均为对微球的叙述
A.微球是一种新剂型
B.微球可用白蛋白
C.微球可作为靶向给药的载体
D.抗癌药制成微球能改善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E.可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微球
第4题:
蛋白质类控释微球制剂最常用什么方法制备
A.研磨法
B.注入法
C.熔融法
D.复乳液中干燥法
E.以上均不可
第5题:
可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制剂是 ( )
A.微囊
B.微球
C.纳米囊
D.包合物
E.脂质体
第6题:
制备磁性纳米粒或磁性微球时,首先制备的磁流体是()
第7题:
蛋白质类控释微球制剂可采用()制备。
第8题:
影响微球注射剂释药的因素有()
第9题:
不是通过血流减少而提高病变区药物浓度的方法是()。
第10题:
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粒子
顺磁性FeCl3
顺磁性FeCl2
顺磁性Fe2+
第11题:
微球可使药物缓释
微球载体材料可用白蛋白
微球可以作为靶向给药的载体
核-壳型属于微球
药物制成微球能改善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第12题:
骨架材料的种类和比例
微球的制备工艺
微球的形态、大小
微球中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包封率
微球中蛋白多肽类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第13题:
影响微球注射剂释药的因素有
A.骨架材料的种类和比例
B.微球的制备工艺
C.微球的形态、大小
D.微球中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包封率
E.微球中蛋白多肽类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第14题:
下列有关靶向制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口服微球剂可被动靶向于肝
B.常用超声分散法制备微球
C.药物包封于脂质体后,可在体内延缓释放
D.白蛋白是制备脂质体的主要材料之一
E.药物包封于脂质体中,可增加稳定性
第15题:
蛋白质类控释微球制剂可采用( )制备
A.研磨法
B.注入法
C.熔融法
D.复乳液中干燥法
E.薄膜分散法
第16题:
A.界面聚合法
B.喷雾干燥法
C.1∶溶剂-熔融法
D.液中干燥法
答案:D
解析:明胶微球采用明胶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以乳化交联法制备;清蛋白微球采用液中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制备;淀粉微球由淀粉水解再经乳化聚合制得;聚酯类微球可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磁性微球首先用共沉淀反应制备磁流体,再制备含药磁性微球,最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静态吸附药物,制得磁性微球。
第17题:
简述新型胃内漂浮滞留制剂-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形成机制。
第18题:
以下关于微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9题:
白蛋白聚合体与微球有何区别?
第20题:
关于制剂制备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第21题:
动脉升压化疗灌注
球囊导管阻塞法
生物降解球蛋白微球阻滞法
可降解淀粉微球阻滞法
生物降解白蛋白微球阻滞法
第22题:
相分离法
喷雾干燥法
熔融-挤出法
减压蒸发法
低温喷雾提取
第23题:
相分离法
喷雾干燥法
熔融挤出法
复乳液中干燥法
低温喷雾提取
第24题:
研磨法
注入法
熔融法
复乳液中干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