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不符合良知说体系的是
A.有善有恶心之体
B.有善有恶意之动
C.知善知恶是良知
D.为善去恶是格物
第1题:
明代中晚期市民文学的理论表现是()
A.童心说
B.良知说
C.天理说
D.心性说
E.性灵说
第2题:
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
第3题:
王守仁认为教育目的是(),其理论基础是“致良知”说。
第4题:
行政良知是形成()的途径;()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第5题:
王阳明的门人在夜间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门人看来,这里的“良知”是指()
第6题:
下面关于行政良心和行政良知的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第7题:
下面关于行政良知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第8题: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
第9题:
“存天理,去人欲”说
“致良知”说
“教为圣人”说
“知行合一”说
第10题:
童心说
良知说
天理说
心性说
性灵说
第11题:
第12题:
行政良知是发现行政良心的过程
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
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行政良知是认识行政良心的过程
第13题:
在“致良知”的方法上,王守仁提出“()”说,强调道德认识对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第14题:
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
第15题:
明代中晚期市民文学的理论表现是()
第16题:
《孟子》的“良知”说与下列哪个含义相同()。
第17题:
行政良知的内容包括()。
第18题:
下面关于个人良知与社会良知的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第19题:
行政良知包括()。
第20题: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第21题:
墨子兼爱说
法家法不责众说
《墨子》理性说
孔子仁义谁
第22题:
纲常
羞恶
真理
私欲
第23题:
个人良知
社会良知
组织良知
群体良知
国家良知
第24题:
个人良知
社会良知
组织良知
群体良知
国家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