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通过测A盘的转动惯量、B环放在A盘上的总转动惯量,从而得出B环的转动惯量是根据()。
A.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B.转动惯量的垂直轴定理;
C.转动惯量的叠加原理;
D.以上选项都对。
第1题:
根据转动惯量的定义知,刚体的转动惯量符合叠加原理。
第2题:
刚体的转动惯量
第3题:
关于刚体的转动惯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
在用三线摆测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中三线摆放上待测物后,其摆动周期一定比空盘的转动周期要变(),因为转轴位置一定时,质量加大,转动惯量()了。
第5题:
满足代换前后()的代换为静代换。
第6题: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实验中,若把两个滑块沿细杆向外移动,则转动惯量I值()[变大,变小,不变]。
第7题:
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中的等效质量(转动惯量)是一个假想质量(转动惯量),它的大小等于原机器中各运动构件的质量(转动惯量)之和。
第8题:
转动惯量
第9题:
用转动惯量仪测定转动惯量实验中,所画的直线为M=Iβ+C,则C将()
第10题:
刚体转动惯量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11题: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③④
①②④
第12题:
传动比
质量
转动惯量
等效力
第13题:
什么是刚体的转动惯量?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计算转动惯量?
第14题:
决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因素是().
第15题:
关于刚体的转动惯量,以下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
第16题:
三线摆实验中,测定圆环转动惯量时,要把待测圆环的中心放置在悬盘中心上,如果放偏了,则测量结果是:()
第17题:
用扭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先要测出一个转动惯量已知物体摆动的(),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若要测量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要将待测物体放在本仪器项目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
第18题:
在测转动惯量仪实验中,以下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第19题:
离合器从动盘的转动惯量要尽量小。
第20题:
离合器从动盘转动惯量应尽可能的小。
第21题:
()与发动机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
第22题:
转动惯量越大,其转动速度越快
其转动惯量越大,其转动速度越慢
转动惯量保持不变,因而转动速度增大
转动惯量与转动速度成正比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转动惯量是与物体转动时其惯性大小有关的量。
转动惯量的大小是由物体质量、质量分布、转轴位置决定的。
人体转动惯量大小等于人体的质量乘以人体重心的高度的平方。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转动惯量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而形状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肯定不能通过公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