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产品的某质量特性值公差范围为T=0.2MM,己知过程标准差σ=0.03,则其过程能力指数Cp是
A.0.83
B.1.00
C.1.11
D.1.67
第1题:
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时,( )。
A.过程能力指数增大,不合格品率减小
B.过程能力指数增大,不合格品率增大
C.过程能力指数减小,不合格品率增大
D.不合格品率不变,过程能力指数减小
第2题:
A、CP>CPK
B、CP=CPK
C、CP<CPK
D、无对应关系
第3题:
某设备加工制造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p=1.25,则该加工过程的( )。
第4题:
第5题:
下述哪些是提高过程能力指数Cpk的方法()
第6题:
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均值与公差中心不重合时,()。
第7题:
审核发现某企业在过程稳定状态下测算得到的生产过程能力指数Cp=1.67,Cpk=0.6,企业制定了多个可选的改进方案,你认为哪个是最有效的?()
第8题:
当产品的技术标准确定之后,T就为定值。标准差反映的是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大小,标准差越大,波动就越大,因而过程能力就越低,而过程能力指数的值越小。
第9题:
在无偏条件下,双侧过程能力指数Cp的计算公式是()其中,δ是总体标准差,S为样本标准差, R为平均样本极差,K为偏离度,T为公差范围,M为公差中心。
第10题:
Cp提高约11%,Cpk也提高约11%
Cp提高约11%,Cpk的提高值比11%要大
Cp提高约11%,Cpk的提高值比11%要小
对于Cp及Cpk的提高值都完全无法断定
第11题:
0.83
1.00
0.5
1.67
第12题:
减小过程标准差
降低过程均值至公差中心
提高过程均值至公差中心
仅凭这两个指数不能肯定改进方向,要结合工程实际状况确定
第13题:
A、过程能力不足
B、过程能力尚可
C、过程能力充足
D、过程能力过于充足
第14题:
A.减小过程标准差
B.降低过程均值至公差中心
C.提高过程均值至公差中心
D.凭这两个指数不能肯定改进方向,要结合工程实际状况确定
第15题:
关于过程能力及过程能力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过程能力的大小与公差无关
B.Cp等于公差除以3倍的过程质量特性标准差
C.Cp值越大,表明过程质量特性的离散程度越大
D.Cp与CpK的差反映了过程分布中心与规范中心的偏离程度
E.Cp=l时,99.73%的过程输出将在规范范围内
第16题:
第17题:
某一稳定的零件生产过程质量特性值具有双侧公差,零件质量特性均值比公差中心值稍大些,过程能力指数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后来生产过程获得了改进,其标准差降低为原来标准差的90%,均值维持不变。这时,对于能力指数Cp和Cpk的改进状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第18题:
某产品质量规范要求不得小于2000kΩ,其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时应使用()
第19题:
考察某工序过程加工能力水平时,要计算其过程能力指数,那么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有()。
第20题:
某过程具有双侧公差,对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结果发现Cp=1.55,Cpl=0.6,根据这一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21题:
影响过程能力指数的变量包括公差范围、产品质量特性和标准差。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UCL-LCL)/6δ
T/6δ
(1-K)T/6R
(T-M)/3S
第24题:
Cpu=2.5
应努力增大过程均值至公差中心
应努力减低过程均值至公差中心
公差范围一定小于6倍过程输出的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