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B
更多“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中,测得的吸光度越小,其测定的相对误差越小。”相关问题
  • 第1题:

    光谱分析中基于吸收光谱分析的三种方法是

    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

    B.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

    C.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D.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E.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时,参考吸光度比值(A275/A220×100%)应小于50%,且越小越好。参考吸光度比值检验后,符合要求,则可不经过预处理,直接测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分光光度法中,可见光的光源采用(),紫外光的光源采用()或()。


    正确答案:6-12V钨丝灯;氢灯;氚灯

  • 第4题:

    光谱分析中基于散射光谱分析的方法为()

    • 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
    • B、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
    • C、比浊法
    • D、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E、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又称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分光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吸光度越大时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在示差分光光度法中,所用参比溶液(),其浓度越接近被测溶液,测定误差越小。

    • A、越稀
    • B、越浓
    • C、浓度很小
    • D、与被测溶液浓度无关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时,配制待测溶液浓度的依据是使()

    • A、测得吸光度应尽量大
    • B、测得吸光度应大于1.0
    • C、测得吸光度应大于0.7
    • D、测得吸光度应在0.3~0.7

    正确答案:D

  • 第9题:

    简述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在蛋白质研究方面的作用。


    正确答案: 蛋白质生色团主要有肽基团、某些氨基酸侧链和某些辅基等三类。
    1)肽基团典型跃迁吸收带有3个:210-220nm,吸收系数约100,属n→π*跃迁;190nm附近,吸收系数约7000,属π→π*跃迁;175nm附近,属n→σ*跃迁。
    2)蛋白质侧链研究,主要由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以及组氨酸、胱氨酸等贡献。酪氨酸274nm,吸收系数约1400,色氨酸较复杂240-290nm至少存在3种电子跃迁,苯丙氨酸在257nm,吸收系数约200。上述氨基酸由极性环境移入非极性环境,吸收峰波长及吸收系数增加氨基酸链基团由于溶剂pH变化带电荷时,吸收峰波长及吸收系数增加
    3)某些辅基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强吸收带,血红素、黄素和一些金属蛋白络合物。特点是吸收系数较大,可用于检测。

  • 第10题:

    单选题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时,配制待测溶液浓度的依据是使()
    A

    测得吸光度应尽量大

    B

    测得吸光度应大于1.0

    C

    测得吸光度应大于0.7

    D

    测得吸光度应在0.3~0.7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样品,在可见光区光源用()灯,吸收池可选择()材料的吸收池。

    正确答案: 氢灯或氚,石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在蛋白质研究方面的作用。

    正确答案: 蛋白质生色团主要有肽基团、某些氨基酸侧链和某些辅基等三类。
    1)肽基团典型跃迁吸收带有3个:210-220nm,吸收系数约100,属n→π*跃迁;190nm附近,吸收系数约7000,属π→π*跃迁;175nm附近,属n→σ*跃迁。
    2)蛋白质侧链研究,主要由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以及组氨酸、胱氨酸等贡献。酪氨酸274nm,吸收系数约1400,色氨酸较复杂240-290nm至少存在3种电子跃迁,苯丙氨酸在257nm,吸收系数约200。上述氨基酸由极性环境移入非极性环境,吸收峰波长及吸收系数增加氨基酸链基团由于溶剂pH变化带电荷时,吸收峰波长及吸收系数增加
    3)某些辅基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强吸收带,血红素、黄素和一些金属蛋白络合物。特点是吸收系数较大,可用于检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紫外分光光度法叙述错误的是

    A:紫外分光光度法是药物含量测定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分为对照品比较法和吸收系数法
    C: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光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器等五个部件构成
    D:配有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各一套,可见光区使用lcm石英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lcm玻璃吸收池
    E:紫外分光光度计按其光学系统可分为单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答案:D
    解析:
    配有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各一套,可见光区使用lcm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使用lcm石英吸收池。

  • 第14题:

    在紫外光区可以直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羰基化合物,但是灵敏度低,可以显色后在可见光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谱分析中基于发射光谱分析的三种方法为()

    • A、火焰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 B、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
    • C、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 D、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E、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下面不属于光度分析法的是()

    • A、目视比色法
    • B、比浊法
    • C、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 D、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火焰吸收是指火焰中各种成分对入射光的吸收,波长越短,吸收越小。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测得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越高,其()越小。

    • A、系统误差
    • B、偶然误差
    • C、相对误差
    • D、绝对误差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下面属于光度分析法的是()。

    • A、目视比色法
    • B、比浊法
    • C、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 D、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确答案:A,C,D

  • 第20题: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在核酸研究方面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1)各种核酸紫外区吸收几乎都是由嘌呤和嘧啶碱基造成。
    2)核酸对pH变化敏感。C和G酸性条件质子化作用U和T在碱性条件时去质子化作用均导致吸收系数增加。A变化不大。
    3)核酸对温度也有敏感性,温度上升吸收峰变大,称为增色性,原因是两条核苷酸链连续分离,碱基不再堆集造成。可研究温度、pH、离子强度、小分子对DNA稳定性影响。

  • 第21题: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样品,在可见光区光源用()灯,吸收池可选择()材料的吸收池。


    正确答案:氢灯或氚;石英

  • 第22题:

    判断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时,参考吸光度比值(A275/A220×100%)应小于50%,且越小越好。参考吸光度比值检验后,符合要求,则可不经过预处理,直接测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参考吸光度比值(A275/A220×100%)应小于20%,且越小越好。

  • 第23题:

    填空题
    分光光度法中,可见光的光源采用(),紫外光的光源采用()或()。

    正确答案: 6-12V钨丝灯,氢灯,氚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在核酸研究方面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1)各种核酸紫外区吸收几乎都是由嘌呤和嘧啶碱基造成。
    2)核酸对pH变化敏感。C和G酸性条件质子化作用U和T在碱性条件时去质子化作用均导致吸收系数增加。A变化不大。
    3)核酸对温度也有敏感性,温度上升吸收峰变大,称为增色性,原因是两条核苷酸链连续分离,碱基不再堆集造成。可研究温度、pH、离子强度、小分子对DNA稳定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