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

题目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

相似考题
更多“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该求助者没有出现的心理症状主要是()。单选
    A:情绪低落
    B:气愤
    C:内心痛苦
    D:委屈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寻找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时,应将重点放在()。多选
    A:考试失误原因
    B:有无更年期的表现
    C:对儿子的要求
    D:对考试成绩的看法

    答案:B,C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不恰当的维度是()。单选
    A:咨询师的观察
    B: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C:求助者的体验
    D:解决儿子上学问题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商定的恰当咨询目标是()。单选
    A:改善情绪改变认知
    B: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
    C:不管儿子上学之事
    D:发脾气次数减少一半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对本案例的咨询,心理咨询师应将重点放在帮助求助者()。单选
    A: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B:改变错误认知
    C:解决儿子上学问题
    D:矫正行为偏差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6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46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
    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单选: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不恰当的维度是()。查看材料

    A.咨询师的观察
    B.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C.解决儿子上学问题
    D.求助者的体验

    答案:C
    解析:
    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等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C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本题选C。

  • 第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国家某部委巡视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是某部局长,由于年龄的原因,半年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原来每天非常繁忙,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现在自己分管的事情明显比以前少了。对新局长的思想有些不理解,但又不好干涉别人的工作,心里很不舒服。儿子新谈的女朋友让他反感,劝儿子不要与之交往,但儿子根本不听。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为此经常发脾气。最近一段时间食欲下降,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经过医院检查,没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近工作时经常出错,效率也下降了。母亲因病住院,自己也无心照顾。觉察到老人的不满,自己觉得委屈。最近经常找理由不参加单位和朋友间的活动,主动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竞争副部长失败后改任非领导职务,心里有些不平衡。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答案:C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试题解析】使用心理测验时,应向求助者说明选用测验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测验;测验结果与临床观察和会谈结论不一致,应重新进行会谈测评;不得乱用测验,不得超出测验功能对结果进行主观解释。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选ACD。
    【考察重点】诊断阶段的资料搜集【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了解求助者的资料是有明确目的的,主要为了进行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病因分析和确定咨询目标;所谓应“重点”了解的资料,是那些假如缺乏就根本不能做出初步诊断、进行鉴别诊断和病因分析的信息。对于初步诊断来说不可或缺的资料是:主导症状(负性情绪或行为症状)和病程。对于鉴别诊断来说,首先要和器质性障碍相鉴别,必须了解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表现,以及求助者的体检报告;而后要和精神病性问题鉴别,必须了解求助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情况和求医行为。而要进行病因分析,则必须了解求助者生物学方面的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因素(具体错误观念)、人格因素;社会学方面具体的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等。案例中的求助者职务变动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与躯体表现,但不清楚其症状表现是否有一定的人格特征为基础,为了进行人格方面的病因分析,因此需要了解;案例中求助者遭遇职务变化、儿子恋爱和母亲生病等事件,表现出生气、委屈等情绪,但是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情绪症状并不清晰,为了寻找求助者的主导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也需要了解;至于求助者经历职务变化后,只说心里有些不平衡,但是对于涉及具体的可能的错误认知并不清晰,而进行病因分析要了解求助者的认知,看是否存在明显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或“糟糕至极”的错误观念;至于求助者对儿子恋爱的态度,是明显的反对的,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主导(核心)症状【试题解析】从案例中求助者遭遇生活事件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来看,求助者在职务变化之后,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与认知密切相关,所以出现心里不舒服的表现;儿子的女友自己反感,劝儿子不要交往,儿子不听就非常生气,是非常明显的“绝对化要求”的错误观念,其他的情绪症状均由求助者的错误观念而引发,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产生问题的重点原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职务变动的原因对于求助者问题的解决没有太大帮助,因此不是重点。求助者有无躯体疾病原因是为了了解生物学方面的情况;“对儿子的要求”和“对职务变化的看法”则涉及其错误认知,是心理学因素的探索;因此答案选B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经过医院检查,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根据三原则、是否有幻觉妄想、求医行为和自知力,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性问题;求助者遇到的是现实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求助者出现症状不仅与最初的职务变动的事件有关,而且因职务变动带来的环境变化也感到不舒服,另外与此关系不大的儿子恋爱的事情也让自己生气,情绪反应已经泛化,所以考虑为严重心理问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有效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B、D选项不如A选项更为全面,因此符合要求的答案是A。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自我开放的准则【试题解析】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所以答案选A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的限制观点【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属于具体事件,C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所以符合的答案为ACD。

  • 第8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46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
    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多选:该求助者出现的生理症状主要包括()。查看材料

    A.委屈
    B.食欲下降
    C.睡眠困难
    D.头痛

    答案:B,C,D
    解析:
    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本题选BCD。

  • 第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46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
    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单选: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查看材料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神经症

    答案:B
    解析:
    本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于把把培养儿子当做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本题选B。

  • 第1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46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
    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多选:对该求助者还应了解的资料是()。查看材料

    A.情绪症状
    B.体检结果
    C.个性特征
    D.教育情况

    答案:B,C
    解析:
    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本题选BC。

  • 第11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着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张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理觉得不踏实。一个多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心理咨询师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不恰当的纬度是()。

    • A、咨询师的观察
    • B、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 C、求助者的体验
    • D、解决儿子上学问题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着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张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理觉得不踏实。一个多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该求助者出现的生理症状主要包括()。

    • A、食欲下降
    • B、委屈
    • C、睡眠困难
    • D、头痛

    正确答案:A,C,D

  • 第13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国家某部委巡视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是某部局长,由于年龄的原因,半年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原来每天非常繁忙,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现在自己分管的事情明显比以前少了。对新局长的思想有些不理解,但又不好干涉别人的工作,心里很不舒服。儿子新谈的女朋友让他反感,劝儿子不要与之交往,但儿子根本不听。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为此经常发脾气。最近一段时间食欲下降,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经过医院检查。没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近工作时经常出错,效率也下降了。母亲因病住院,自己也无心照顾。觉察到老人的不满,自己觉得委屈。最近经常找理由不参加单位和朋友间的活动。主动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竞争副部长失败后改任非领导职务,心里有些不平衡。
    对该求助者还应重点了解的资料包括(  )。


    A.个性特征

    B.对职务变化的认知

    C.情绪症状

    D.对儿子恋爱的态度

    答案:A,B,C,D
    解析: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该求助者出现的生理症状主要包括()。多选
    A:食欲下降
    B:委屈
    C:睡眠困难
    D:头痛

    答案:A,C,D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1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对该求助者还应了解的资料是()。多选
    A:个性特征
    B:体检结果
    C:情绪症状
    D:教育情况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1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该求助者目前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能是()。单选
    A:情绪问题
    B:内心冲突
    C:性格问题
    D:儿子考学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1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国家某部委巡视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是某部局长,由于年龄的原因,半年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原来每天非常繁忙,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现在自己分管的事情明显比以前少了。对新局长的思想有些不理解,但又不好干涉别人的工作,心里很不舒服。儿子新谈的女朋友让他反感,劝儿子不要与之交往,但儿子根本不听。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为此经常发脾气。最近一段时间食欲下降,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经过医院检查,没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近工作时经常出错,效率也下降了。母亲因病住院,自己也无心照顾。觉察到老人的不满,自己觉得委屈。最近经常找理由不参加单位和朋友间的活动,主动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竞争副部长失败后改任非领导职务,心里有些不平衡。

    对该求助者还应重点了解的资料包括()。多选
    A:个性特征
    B:对职务变化的认知
    C:情绪症状
    D:对儿子恋爱的态度

    答案:A,B,C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试题解析】使用心理测验时,应向求助者说明选用测验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测验;测验结果与临床观察和会谈结论不一致,应重新进行会谈测评;不得乱用测验,不得超出测验功能对结果进行主观解释。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选ACD。
    【考察重点】诊断阶段的资料搜集【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了解求助者的资料是有明确目的的,主要为了进行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病因分析和确定咨询目标;所谓应“重点”了解的资料,是那些假如缺乏就根本不能做出初步诊断、进行鉴别诊断和病因分析的信息。对于初步诊断来说不可或缺的资料是:主导症状(负性情绪或行为症状)和病程。对于鉴别诊断来说,首先要和器质性障碍相鉴别,必须了解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表现,以及求助者的体检报告;而后要和精神病性问题鉴别,必须了解求助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情况和求医行为。而要进行病因分析,则必须了解求助者生物学方面的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因素(具体错误观念)、人格因素;社会学方面具体的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等。案例中的求助者职务变动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与躯体表现,但不清楚其症状表现是否有一定的人格特征为基础,为了进行人格方面的病因分析,因此需要了解;案例中求助者遭遇职务变化、儿子恋爱和母亲生病等事件,表现出生气、委屈等情绪,但是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情绪症状并不清晰,为了寻找求助者的主导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也需要了解;至于求助者经历职务变化后,只说心里有些不平衡,但是对于涉及具体的可能的错误认知并不清晰,而进行病因分析要了解求助者的认知,看是否存在明显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或“糟糕至极”的错误观念;至于求助者对儿子恋爱的态度,是明显的反对的,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主导(核心)症状【试题解析】从案例中求助者遭遇生活事件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来看,求助者在职务变化之后,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与认知密切相关,所以出现心里不舒服的表现;儿子的女友自己反感,劝儿子不要交往,儿子不听就非常生气,是非常明显的“绝对化要求”的错误观念,其他的情绪症状均由求助者的错误观念而引发,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产生问题的重点原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职务变动的原因对于求助者问题的解决没有太大帮助,因此不是重点。求助者有无躯体疾病原因是为了了解生物学方面的情况;“对儿子的要求”和“对职务变化的看法”则涉及其错误认知,是心理学因素的探索;因此答案选B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经过医院检查,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根据三原则、是否有幻觉妄想、求医行为和自知力,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性问题;求助者遇到的是现实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求助者出现症状不仅与最初的职务变动的事件有关,而且因职务变动带来的环境变化也感到不舒服,另外与此关系不大的儿子恋爱的事情也让自己生气,情绪反应已经泛化,所以考虑为严重心理问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有效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B、D选项不如A选项更为全面,因此符合要求的答案是A。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自我开放的准则【试题解析】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所以答案选A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的限制观点【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属于具体事件,C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所以符合的答案为ACD。

  • 第18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46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
    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单选:对本案例的咨询,心理咨询师应将重点放在帮助求助者()。查看材料

    A.改变错误认知
    B.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C.解决儿子上学问题
    D.矫正行为偏差

    答案:A
    解析:
    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B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本案例中,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选A。

  • 第1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46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
    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多选:寻找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时,应将重点放在()。查看材料

    A.有无更年期的表现
    B.考试失误原因
    C.对儿子的要求
    D.对考试成绩的看法

    答案:A,C
    解析:
    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①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②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③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一系列心理冲突。A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6岁。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B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因此本题选AC。

  • 第2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选
    A:儿子考试失误
    B:自己母亲住院
    C:儿子不争气
    D:自己要求过高

    答案:A,B,D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中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求助者的情绪症状和教育情况案例中已有;题干中的要求是“还”应该了解的资料,就是为了进行诊断和病因分析,除了已有的资料,还需要进一步搜集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一定躯体症状,为了排除器质性障碍,必须要了解求助者的体检结果;求助者的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了解其个性特征。因此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生理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生理症状一般指求助者躯体上的不适或其他表现,包含植物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如心慌、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憋气、竖毛、心悸、脸红、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头痛、全身或两腿无力、疲乏、憔悴、食欲下降、睡眠困难、体重下降等。一般直接从案例资料中寻找即可。选项中的“委屈”属于心理学方面的情绪症状,不属于生理症状,可排除,其他选项在资料描述中均有,因此答案为AC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题干要求寻找没有出现的症状,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心理学主导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案例中的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方面的症状,但均由出现的一系列内心冲突而引起,题干中“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意为起核心作用的内容,因此答案选B。在单项选择题中有时会出现几个选项多多少少都可选的情况,此时掌握的原则是:选择那个最全面的或最核心的或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对于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是技能考试的要点也是难点。教材上给出的诊断要点是综合性的:一般从刺激的性质(强度)、反应的持续时间(病程)、反应(症状)的强度、反应是否泛化四个维度来区分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的性质来区分常形冲突和变形冲突。从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简易评定法的评分结果来区分可疑神经症(4~5分)和神经症(6分及6分以上,但病程须满3个月)。该案例中求助者是由于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为孩子上普通学校或复读发愁,母亲生病住院自己无心照顾致兄弟姐妹不满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而痛苦,心理冲突属于常形。接下来区分究竟是一般心理问题还是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最初由儿子高考失误引起,对比把培养儿子当作自己奋斗目标的人来说,属于高强度的刺激,病程2个月左右、反应强度较大,内心痛苦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损、反应泛化。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对于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重点病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可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痛苦的主要事件是儿子放弃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而在高考中又发挥失常,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因此:A选项“高考失误的原因”即使了解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也没有明显帮助,明显不属于重点;B选项“有无更年期的表现”是从生物学方面的年龄和性别来区分其情绪和生理症状是否有生物学因素在起作用,本案例的求助者为女性,48岁,而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因此该求助者有可能存在更年期的表现,即使没有,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而排除,因此对于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有帮助的,可选;C选项“对儿子的要求”涉及求助者可能的“绝对化要求”等的不合理认知,因此可选;D选项“对考试成绩的看法”虽然涉及求助者的认知情况,但是与其心理问题表现“高考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带来的心理冲突关系不大,因此不作为探索的重点。故此,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根据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理、心理、社会”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A选项“儿子考试失误”和B选项“自己母亲住院”均属于社会学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D选项的“自己要求过高”则涉及求助者的性格特点,均为造成求助者心理痛苦的原因;C选项的“儿子不争气”属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导致的认知结果,不是病因。因此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所以应该选择最符合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的选项,A选项“改善情绪改变认知”最为妥当,因此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不符合以上维度的只有属于实际问题的D选项的“解决儿子上学问题”,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C选项属于具体事件,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错误认知,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2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岁,国家某部委巡视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原是某部局长,由于年龄的原因,半年前改任非领导职务。原来每天非常繁忙,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现在自己分管的事情明显比以前少了。对新局长的思想有些不理解,但又不好干涉别人的工作,心里很不舒服。儿子新谈的女朋友让他反感,劝儿子不要与之交往,但儿子根本不听。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为此经常发脾气。最近一段时间食欲下降,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经过医院检查,没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最近工作时经常出错,效率也下降了。母亲因病住院,自己也无心照顾。觉察到老人的不满,自己觉得委屈。最近经常找理由不参加单位和朋友间的活动,主动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竞争副部长失败后改任非领导职务,心里有些不平衡。

    对本案例的咨询,心理咨询师应将重点放在帮助该求助者()。单选
    A:解决儿子恋爱问题
    B:改善情绪症状
    C: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D:矫正行为偏差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试题解析】使用心理测验时,应向求助者说明选用测验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测验;测验结果与临床观察和会谈结论不一致,应重新进行会谈测评;不得乱用测验,不得超出测验功能对结果进行主观解释。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选ACD。
    【考察重点】诊断阶段的资料搜集【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了解求助者的资料是有明确目的的,主要为了进行初步诊断、鉴别诊断、病因分析和确定咨询目标;所谓应“重点”了解的资料,是那些假如缺乏就根本不能做出初步诊断、进行鉴别诊断和病因分析的信息。对于初步诊断来说不可或缺的资料是:主导症状(负性情绪或行为症状)和病程。对于鉴别诊断来说,首先要和器质性障碍相鉴别,必须了解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表现,以及求助者的体检报告;而后要和精神病性问题鉴别,必须了解求助者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情况和求医行为。而要进行病因分析,则必须了解求助者生物学方面的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因素(具体错误观念)、人格因素;社会学方面具体的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等。案例中的求助者职务变动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与躯体表现,但不清楚其症状表现是否有一定的人格特征为基础,为了进行人格方面的病因分析,因此需要了解;案例中求助者遭遇职务变化、儿子恋爱和母亲生病等事件,表现出生气、委屈等情绪,但是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情绪症状并不清晰,为了寻找求助者的主导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也需要了解;至于求助者经历职务变化后,只说心里有些不平衡,但是对于涉及具体的可能的错误认知并不清晰,而进行病因分析要了解求助者的认知,看是否存在明显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或“糟糕至极”的错误观念;至于求助者对儿子恋爱的态度,是明显的反对的,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主导(核心)症状【试题解析】从案例中求助者遭遇生活事件一系列的心理变化来看,求助者在职务变化之后,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与认知密切相关,所以出现心里不舒服的表现;儿子的女友自己反感,劝儿子不要交往,儿子不听就非常生气,是非常明显的“绝对化要求”的错误观念,其他的情绪症状均由求助者的错误观念而引发,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病因探索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1)生物学:年龄、性别、躯体疾病情况、精神障碍遗传情况;(2)心理学:认知因素、人格因素;(3)社会学:生活事件、生活环境、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状况、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角色等。本题题干要求寻找产生问题的重点原因,所谓重点病因就是引起求助者心理痛苦的主要因素和对于解决其心理问题有帮助的因素;结合具体选项来分析,职务变动的原因对于求助者问题的解决没有太大帮助,因此不是重点。求助者有无躯体疾病原因是为了了解生物学方面的情况;“对儿子的要求”和“对职务变化的看法”则涉及其错误认知,是心理学因素的探索;因此答案选BC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的求助者经过医院检查,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根据三原则、是否有幻觉妄想、求医行为和自知力,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性问题;求助者遇到的是现实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冲突是常形的,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求助者出现症状不仅与最初的职务变动的事件有关,而且因职务变动带来的环境变化也感到不舒服,另外与此关系不大的儿子恋爱的事情也让自己生气,情绪反应已经泛化,所以考虑为严重心理问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有效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B、D选项不如A选项更为全面,因此符合要求的答案是A。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自我开放的准则【试题解析】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所以答案选A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和心理咨询的限制观点【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对咨询目标有效特征的叙述,以及关于心理咨询师应有的思维方式与态度的“限制性观点”中“职责限制”的叙述,“心理咨询的任务只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A选项属于具体事件,C选项不属于心理学性质,均可排除;案例中的求助者没有明显的行为偏差,故D选项可排除,而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其周围人士的评定、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六个方面,所以符合的答案为ACD。

  • 第22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46岁,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者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长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里觉得不踏实,近2个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
    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单选:该求助者没有出现的心理症状主要是()。查看材料

    A.委屈
    B.气愤
    C.内心痛苦
    D.情绪低落

    答案:D
    解析:
    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有“生气、怨、后悔、发愁、委屈、内心痛苦”等,没有情绪低落的内容。因此本题选D。

  • 第23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8岁,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高考前,儿子自己放弃了某名牌大学提前录取的机会,坚持参加高考,但发挥失常,只被普通院校录取。求助着非常生气,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给自己张面子,很后悔没有坚持让儿子提前录取。现在内心矛盾,为儿子上普通学校还是复读一年发愁,心理觉得不踏实。一个多月来经常发脾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经常觉得头痛,有时觉得心慌,无力。最近工作也出错,效率下降,受到领导批评。自己的母亲又因病住院治疗,但自己无心照顾,也觉察到了兄弟姐妹的不满,感觉非常委屈,于是前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因当年上山下乡耽误了考大学,只读到初中毕业,把培养儿子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儿子没有考好,觉得自己的希望破灭了,内心非常痛苦。 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商定的恰当咨询目标是()。

    • A、改善情绪改变认知
    • B、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
    • C、不管儿子上学之事
    • D、发脾气次数减少一半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