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9岁,已婚,初中文化,退休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已退休多年,近半年来与妻子、子女经常发生激烈冲突,在子女的带领下来到心理咨询室。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的子女希望我帮助您,今天您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我的孩子和您说了吗?我都没脸说! 心理咨询师:您的孩子说您近来经常和老伴、子女发生争吵,您能具体说说是什么原因吗求助者认为老伴与他人胡搞,最可能的是 ( )。单选 (A)关系妄想 (B)夸大妄想 (C)

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9岁,已婚,初中文化,退休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已退休多年,近半年来与妻子、子女经常发生激烈冲突,在子女的带领下来到心理咨询室。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您的子女希望我帮助您,今天您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
求助者:我的孩子和您说了吗?我都没脸说!
心理咨询师:您的孩子说您近来经常和老伴、子女发生争吵,您能具体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求助者认为老伴与他人胡搞,最可能的是 ( )。单选
(A)关系妄想 (B)夸大妄想 (C)嫉妒妄想 (D)难以判定
求助者:我…… (沉默)我真没脸说,
心理咨询师:您可以把您内心的想法告诉我,我一定为您保密。我们有职业要求,会为您所说的任何事情保密。
求助者:好吧,我告诉你,你千万不要传出去!大约半年前,我突然发现我老伴背着我和别的男的胡搞,给我戴了绿帽子,我特别生气,年轻时都不这样,怎么都是七十岁的人了,反而老不正经呢!太不要脸了!
心理咨询师:您怎么知道老伴和别人胡搞,还给您戴了绿帽子?
求助者:原先我老伴不怎么爱热闹,可自从我们楼里搬来个不正经的男人,我老伴献出活动为名,吃了饭就往外跑。我跟踪了很多次,每次都被我抓住了现行,都是在跟那个不正经的男人有说有笑的。我特别生气,我就质问他们,可他们死活不承认,我老伴还编瞎话说他们原来是同事!这叫什么事啊!
心理咨询师:您的意思是您多次看见老伴和楼里的邻居有说有笑的,可我没听明白您是怎么判断出他们在胡搞的,您能说说吗?
求助者:这还不够吗?现在全楼的人郡知道了,我一出门就听见邻居们巩巩喳喳的,我都没脸出门了。我苦口婆心地说了老伴很多次,她不认账,还说我无事生非。我和孩子们说,可他们被他们的妈收买了,反而说我不对。几个月以来我们家天天为这些破事吵架。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我建议您先到神经科,再到精神科做些检查吧。
求助者:我身体好着呢,做什么检查呀!再说我又没有精神病!


相似考题
更多“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9岁,已婚,初中文化,退休职工。 ”相关问题
  • 第1题:

    案例七: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8岁,退休工人,初中文化。
    案例介绍:求助者退休前兴趣广泛。5年前患胃癌,手术、化疗之后康复很好。两年前,求助者的妻子又因癌症去世了,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此后一直觉得很疲倦,凌晨两三点还睡不着,情绪烦躁,易怒,对原先喜欢的活动也没什么兴致,.很少下楼,现儿孙们已长大,觉得自己没有用了,人生不过如此,活着给人添麻烦,有过轻生的念头,经常发呆。明知应该好好地活着,不该让子女们为自己担心,但就是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结。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冠不整,脸上留着一撮没有刮干净的胡子。眼神呆滞,黑眼圈,显得疲惫。家人一直对其很担心,在反复劝说下,由子女陪同前来咨询。

    对该求助者,应重点收集的资料包括(  )。查看材料

    A.退休后的经济收入
    B.对自己妻子身患疾病的认识
    C.与子女的关系如何
    D.过去如何处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答案:A,B,C,D
    解析:
    对于该求助者,咨询师应收集其退休后的经济收入,对妻子疾病的认识,与了女的关系以及以前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资料,以便对其症状进行全而的把握。

  • 第2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7岁,初中文化程度,退休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多以前因胃痛要做胃镜检查,抽血检查发现感染了梅毒。求助者感到非常诧异,自己生活检点,且已经多年没有性生活了,不可能感染梅毒。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三个多月前,女儿生了孩子,求助者害怕自己将梅毒传染给孩子,面对孩子时非常紧张,不敢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时要戴双层手套,而且手抖得很厉害。求助者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面对这种情况,女儿有意见,丈夫也不理解。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好意思和女儿明讲。为此内心极其痛苦。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服饰整洁,小时候家教很严,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丈夫反映求助者平时认死理,很较真。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单选

    A. 一般心理问题
    B. 恐惧性神经症
    C. 严重心理问题
    D.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下诊断
    心理问题由重大现实问题引发的,持续时间为三个多月,在两个月倒半年之间,内心痛苦明显,社会功能受到一定损害,因此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 第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7岁,初中文化程度,退休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多以前因胃痛要做胃镜检查,抽血检查发现感染了梅毒。求助者感到非常诧异,自己生活检点,且已经多年没有性生活了,不可能感染梅毒。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三个多月前,女儿生了孩子,求助者害怕自己将梅毒传染给孩子,面对孩子时非常紧张,不敢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时要戴双层手套,而且手抖得很厉害。求助者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面对这种情况,女儿有意见,丈夫也不理解。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好意思和女儿明讲。为此内心极其痛苦。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服饰整洁,小时候家教很严,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丈夫反映求助者平时认死理,很较真。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A:认为自己倒霉患了病
    B:感染梅毒
    C:害怕将病传染给孩子
    D:做事认真

    答案: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手抖”“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而“紧张”和“情绪低落”则属于情绪症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注:求助者身染梅毒已经确诊,所以求助者没有疑病。注:疑病神经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注:求助者的个性好强,有完美主义的特点(“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平时认死理,很较真”)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社会功能概念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是诊断心理问题的重要指标。社会功能受损主要是指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和效率下降或缺失。结合本案例,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面临趋避冲突,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为“谢绝女儿女婿来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是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强迫是指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但没有气愤、抑郁或强迫。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是否感染梅毒的判断依据是:“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抽血检查结果表明感染了梅毒),故属于医学证据。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所致。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三个多月前),心理问题内容已充分泛化(女儿女婿“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该心理冲突(“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是由现实因素引发,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趋避冲突)的常形,因此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选项B和选项D)。注: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是:(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由于求助者出现错误认知(自己身染梅毒,因此不见孩子,也不见女儿和女婿)而引发焦虑情绪,并为此感到痛苦。因此,咨询师可以通过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借此缓解求助者的情绪困扰。选项D的“改善躯体症状”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选项A的“矫正偏执人格”属于远期目标,故不符合近期咨询目标的要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与原则要求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掌握情况。价值中立原则也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是指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助人活动,它需要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接纳对方,尽量使自己保持客观、中立、理性的态度。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努力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批评指责甚至歧视求助者,并主动调整自己对求助者问题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情绪,而咨询师能否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保密原则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而保密例外情况有: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在本案例中,没有涉及保密例外的情况,故咨询师没有必要执行保密例外。

  • 第4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8岁,退休工人,初中文化。
    案例介绍:求助者退休前兴趣广泛。5年前患胃癌,手术,化疗之后康复很好。两年前,求助者的妻子又因癌症去世了。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此后只觉得很疲倦,凌晨两三点还睡不着,情绪烦躁,易怒,对原先喜欢的活动也没什么兴致,很少下楼,现儿孙们已长大,觉得自己没有用了,人生不过如此,活着给人添麻烦,有过轻生的念头,经常发呆。明知应该好好地活着,不该让子女们为自己担心,但就是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冠不整,脸上留着一撮没有刮干净的胡子。眼神呆滞,黑眼圈,显得疲惫。家人一直对其很担心,在反复劝说下,由子女陪同前来咨询。

    该求助者的生理症状包括()多选

    A. 疲倦
    B. 失眠
    C. 烦躁
    D. 易怒

    答案:A,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该求助者的生理症状表现为疲倦、失眠。烦躁易怒是情绪。

  • 第5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8岁,退休工人,初中文化。
    案例介绍:求助者退休前兴趣广泛。5年前患胃癌,手术,化疗之后康复很好。两年前,求助者的妻子又因癌症去世了。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此后只觉得很疲倦,凌晨两三点还睡不着,情绪烦躁,易怒,对原先喜欢的活动也没什么兴致,很少下楼,现儿孙们已长大,觉得自己没有用了,人生不过如此,活着给人添麻烦,有过轻生的念头,经常发呆。明知应该好好地活着,不该让子女们为自己担心,但就是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冠不整,脸上留着一撮没有刮干净的胡子。眼神呆滞,黑眼圈,显得疲惫。家人一直对其很担心,在反复劝说下,由子女陪同前来咨询。

    本案例中求助者涉及到的重要的生活事件包括()多选

    A. 子女关心自己
    B. 求助者患胃癌
    C. 妻子因病去世
    D. 夫妻关系不和

    答案:B,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重要生活事件指对求助者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本案例中求助者涉及到的重要生活事件包括:求助者自己5年前患胃癌,经过手术,化疗之后康复良好;两年前求助者的妻子因癌症去世。

  • 第6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6岁,已婚,退休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23岁结婚,33岁怀孕,但怀孕5个月时检查出胎儿畸形,被迫做人工流产手术。术后求助者情绪十分低落,经常流泪。在丈夫、家人及朋友的陪伴和帮助下,求助者一年左右才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之后虽然用尽各种办法,但始终未能生育。2个月前求助者参加同学聚会,聊到子女问题时,求助者突然感觉胸口憋闷、心慌气短,头晕、头痛,手心出汗,只好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前离开。此后,求助者经常会有类似的症状,同时伴有紧张和担忧,想到自己和丈夫老无所依十分害怕,担心自己躺在病床上无人照料。不愿做家务,对生活的兴趣也明显降低,觉得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求助者担心这样下去丈夫也会因无法忍受而离开自己,以后就彻底无依无靠了,越想越害怕,经常失眠。内心十分痛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经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作,夫妻感情
    一直很好,在丈夫的陪伴下前来咨询。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包括(  )。多选

    A.女性
    B.不能生育
    C.曾做人工流产手术
    D.更年期

    答案:A,B,D
    解析:
    女性,更年期(多数妇女的更年期发生在45~55岁,一般延续8~17年)是该求助者的基本特点,可能对求助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属于生物学因素;不能生育(躯体疾病)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而曾经做过人流手术属于造成不能生育这一结果的负面事件,属于社会性因素。

  • 第7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6岁,已婚,退休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23岁结婚,33岁怀孕,但怀孕5个月时检查出胎儿畸形,被迫做人工流产手术。术后求助者情绪十分低落,经常流泪。在丈夫、家人及朋友的陪伴和帮助下,求助者一年左右才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之后虽然用尽各种办法,但始终未能生育。2个月前求助者参加同学聚会,聊到子女问题时,求助者突然感觉胸口憋闷、心慌气短,头晕、头痛,手心出汗,只好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前离开。此后,求助者经常会有类似的症状,同时伴有紧张和担忧,想到自己和丈夫老无所依十分害怕,担心自己躺在病床上无人照料。不愿做家务,对生活的兴趣也明显降低,觉得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求助者担心这样下去丈夫也会因无法忍受而离开自己,以后就彻底无依无靠了,越想越害怕,经常失眠。内心十分痛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经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作,夫妻感情
    一直很好,在丈夫的陪伴下前来咨询。

    对于该求助者,咨询师可以进行的工作包括(  )。多选

    A.进行咨询性会谈
    B.收集和整理临床资料
    C.进行鉴别性会谈
    D.商定咨询方案和目标

    答案:B,C,D
    解析:
    咨询性会谈是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而进行的会谈,该求助者明显处于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所以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的会谈不属于咨询性会谈,而是属于带有诊断和鉴别诊断色彩的鉴别性会谈,通过会谈可以搜集、整理资料,并商定咨询方案。

  • 第8题:

    对求助者一般资料的整理不包括()。

    • A、一般婚姻状况
    • B、日常活动场所
    • C、社会交往状况
    • D、家庭教养方式

    正确答案:D

  • 第9题:

    一般资料的整理包括求助者的()。

    • A、精神状态
    • B、生活状况
    • C、身体状态
    • D、测验结果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围绕的几个方面中不包括()

    • A、求助者的一般背景资料
    • B、求助者的来访原因
    • C、求助者的现主要症状
    • D、求助者好朋友的体检表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一般资料的整理不包括()。
    A

    人口学资料

    B

    求助者生活状况

    C

    婚姻家庭

    D

    朋友的生活状况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由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适用于()。
    A

    痴呆的心理障碍求助者

    B

    文化程度在初中文化之上的求助者

    C

    年龄在14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

    D

    重性精神疾病的求助者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7岁,初中文化程度,退休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多以前因胃痛要做胃镜检查,抽血检查发现感染了梅毒。求助者感到非常诧异,自己生活检点,且已经多年没有性生活了,不可能感染梅毒。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三个多月前,女儿生了孩子,求助者害怕自己将梅毒传染给孩子,面对孩子时非常紧张,不敢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时要戴双层手套,而且手抖得很厉害。求助者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面对这种情况,女儿有意见,丈夫也不理解。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好意思和女儿明讲。为此内心极其痛苦。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服饰整洁,小时候家教很严,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丈夫反映求助者平时认死理,很较真。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单选
    A:一般心理问题
    B:恐惧性神经症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答案: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手抖”“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而“紧张”和“情绪低落”则属于情绪症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注:求助者身染梅毒已经确诊,所以求助者没有疑病。注:疑病神经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注:求助者的个性好强,有完美主义的特点(“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平时认死理,很较真”)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社会功能概念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是诊断心理问题的重要指标。社会功能受损主要是指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和效率下降或缺失。结合本案例,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面临趋避冲突,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为“谢绝女儿女婿来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是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强迫是指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但没有气愤、抑郁或强迫。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是否感染梅毒的判断依据是:“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抽血检查结果表明感染了梅毒),故属于医学证据。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所致。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三个多月前),心理问题内容已充分泛化(女儿女婿“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该心理冲突(“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是由现实因素引发,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趋避冲突)的常形,因此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选项B和选项D)。注: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是:(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由于求助者出现错误认知(自己身染梅毒,因此不见孩子,也不见女儿和女婿)而引发焦虑情绪,并为此感到痛苦。因此,咨询师可以通过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借此缓解求助者的情绪困扰。选项D的“改善躯体症状”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选项A的“矫正偏执人格”属于远期目标,故不符合近期咨询目标的要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与原则要求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掌握情况。价值中立原则也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是指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助人活动,它需要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接纳对方,尽量使自己保持客观、中立、理性的态度。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努力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批评指责甚至歧视求助者,并主动调整自己对求助者问题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情绪,而咨询师能否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保密原则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而保密例外情况有: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在本案例中,没有涉及保密例外的情况,故咨询师没有必要执行保密例外。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7岁,初中文化程度,退休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多以前因胃痛要做胃镜检查,抽血检查发现感染了梅毒。求助者感到非常诧异,自己生活检点,且已经多年没有性生活了,不可能感染梅毒。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三个多月前,女儿生了孩子,求助者害怕自己将梅毒传染给孩子,面对孩子时非常紧张,不敢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时要戴双层手套,而且手抖得很厉害。求助者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面对这种情况,女儿有意见,丈夫也不理解。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好意思和女儿明讲。为此内心极其痛苦。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服饰整洁,小时候家教很严,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丈夫反映求助者平时认死理,很较真。

    在本案例咨询中,对价值中立原则的理解与实践正确的包括()。多选
    A:不指责
    B:不歧视
    C:不帮助
    D:不拒绝

    答案:A,B,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手抖”“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而“紧张”和“情绪低落”则属于情绪症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注:求助者身染梅毒已经确诊,所以求助者没有疑病。注:疑病神经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注:求助者的个性好强,有完美主义的特点(“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平时认死理,很较真”)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社会功能概念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是诊断心理问题的重要指标。社会功能受损主要是指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和效率下降或缺失。结合本案例,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面临趋避冲突,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为“谢绝女儿女婿来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是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强迫是指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但没有气愤、抑郁或强迫。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是否感染梅毒的判断依据是:“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抽血检查结果表明感染了梅毒),故属于医学证据。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所致。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三个多月前),心理问题内容已充分泛化(女儿女婿“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该心理冲突(“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是由现实因素引发,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趋避冲突)的常形,因此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选项B和选项D)。注: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是:(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由于求助者出现错误认知(自己身染梅毒,因此不见孩子,也不见女儿和女婿)而引发焦虑情绪,并为此感到痛苦。因此,咨询师可以通过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借此缓解求助者的情绪困扰。选项D的“改善躯体症状”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选项A的“矫正偏执人格”属于远期目标,故不符合近期咨询目标的要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与原则要求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掌握情况。价值中立原则也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是指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助人活动,它需要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接纳对方,尽量使自己保持客观、中立、理性的态度。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努力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批评指责甚至歧视求助者,并主动调整自己对求助者问题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情绪,而咨询师能否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保密原则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而保密例外情况有: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在本案例中,没有涉及保密例外的情况,故咨询师没有必要执行保密例外。

  • 第15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7岁,初中文化程度,退休职工。
    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多以前因胃痛要做胃镜检查,抽血检查发现感染了梅毒。求助者感到非常诧异,自己生活检点,且已经多年没有性生活了,不可能感染梅毒。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三个多月前,女儿生了孩子,求助者害怕自己将梅毒传染给孩子,面对孩子时非常紧张,不敢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时要戴双层手套,而且手抖得很厉害。求助者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面对这种情况,女儿有意见,丈夫也不理解。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好意思和女儿明讲。为此内心极其痛苦。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服饰整洁,小时候家教很严,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丈夫反映求助者平时认死理,很较真。

    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是否感染梅毒的判断依据是( )。单选

    A. 难以判断真伪
    B. 感觉出现异常
    C. 求助者说谎话
    D. 有医学证据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案例中提到求助者曾到多家医院进行检查,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是有医学证据的。

  • 第1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7岁,初中文化程度,退休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多以前因胃痛要做胃镜检查,抽血检查发现感染了梅毒。求助者感到非常诧异,自己生活检点,且已经多年没有性生活了,不可能感染梅毒。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三个多月前,女儿生了孩子,求助者害怕自己将梅毒传染给孩子,面对孩子时非常紧张,不敢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时要戴双层手套,而且手抖得很厉害。求助者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面对这种情况,女儿有意见,丈夫也不理解。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好意思和女儿明讲。为此内心极其痛苦。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服饰整洁,小时候家教很严,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丈夫反映求助者平时认死理,很较真。

    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情绪症状包括()。多选
    A:紧张
    B:疑病
    C:痛苦
    D:苦恼

    答案:A,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手抖”“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而“紧张”和“情绪低落”则属于情绪症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注:求助者身染梅毒已经确诊,所以求助者没有疑病。注:疑病神经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注:求助者的个性好强,有完美主义的特点(“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平时认死理,很较真”)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社会功能概念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是诊断心理问题的重要指标。社会功能受损主要是指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和效率下降或缺失。结合本案例,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面临趋避冲突,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为“谢绝女儿女婿来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是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强迫是指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但没有气愤、抑郁或强迫。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是否感染梅毒的判断依据是:“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抽血检查结果表明感染了梅毒),故属于医学证据。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所致。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三个多月前),心理问题内容已充分泛化(女儿女婿“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该心理冲突(“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是由现实因素引发,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趋避冲突)的常形,因此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选项B和选项D)。注: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是:(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由于求助者出现错误认知(自己身染梅毒,因此不见孩子,也不见女儿和女婿)而引发焦虑情绪,并为此感到痛苦。因此,咨询师可以通过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借此缓解求助者的情绪困扰。选项D的“改善躯体症状”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选项A的“矫正偏执人格”属于远期目标,故不符合近期咨询目标的要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与原则要求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掌握情况。价值中立原则也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是指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助人活动,它需要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接纳对方,尽量使自己保持客观、中立、理性的态度。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努力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批评指责甚至歧视求助者,并主动调整自己对求助者问题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情绪,而咨询师能否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保密原则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而保密例外情况有: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在本案例中,没有涉及保密例外的情况,故咨询师没有必要执行保密例外。

  • 第1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7岁,初中文化程度,退休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多以前因胃痛要做胃镜检查,抽血检查发现感染了梅毒。求助者感到非常诧异,自己生活检点,且已经多年没有性生活了,不可能感染梅毒。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三个多月前,女儿生了孩子,求助者害怕自己将梅毒传染给孩子,面对孩子时非常紧张,不敢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时要戴双层手套,而且手抖得很厉害。求助者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为此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面对这种情况,女儿有意见,丈夫也不理解。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不好意思和女儿明讲。为此内心极其痛苦。近来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服饰整洁,小时候家教很严,从小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丈夫反映求助者平时认死理,很较真。

    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是否感染梅毒的判断依据是()。单选
    A:难以判断真伪
    B:感觉出现异常
    C:求助者说谎话
    D:有医学证据

    答案: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手抖”“没有胃口、吃不下饭、失眠”。而“紧张”和“情绪低落”则属于情绪症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注:求助者身染梅毒已经确诊,所以求助者没有疑病。注:疑病神经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健康过虑;对身体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注:求助者的个性好强,有完美主义的特点(“做事认真,做事要做到最好……平时认死理,很较真”)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社会功能概念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是诊断心理问题的重要指标。社会功能受损主要是指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和效率下降或缺失。结合本案例,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面临趋避冲突,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为“谢绝女儿女婿来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变态心理学中情绪障碍的掌握情况。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主要有情绪高涨(躁狂)、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和恐怖(害怕)。恐惧是指与处境不相称的异常害怕,感到痛苦,伴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回避害怕处境,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焦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的担心和害怕,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出汗,有运动性不安(走来走去,坐立不安)。抑郁是指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前途悲观、无助,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强迫是指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冲突导致的痛苦。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而“紧张”“内心极其痛苦”。因而求助者的情绪症状是:紧张(焦虑)、痛苦,但没有气愤、抑郁或强迫。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该求助者是否感染梅毒的判断依据是:“求助者到多家医院做了检查,但结果都一样”(抽血检查结果表明感染了梅毒),故属于医学证据。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因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所致。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三个多月前),心理问题内容已充分泛化(女儿女婿“即使来了,也不留他们吃饭”),且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以各种理由谢绝女儿女婿来家”),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该心理冲突(“想见孩子,又怕传染孩子”)是由现实因素引发,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故属于心理冲突(趋避冲突)的常形,因此不属于神经症性问题(选项B和选项D)。注:恐怖性神经症的特点是:(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身染梅毒担心传染给孩子。由于求助者出现错误认知(自己身染梅毒,因此不见孩子,也不见女儿和女婿)而引发焦虑情绪,并为此感到痛苦。因此,咨询师可以通过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借此缓解求助者的情绪困扰。选项D的“改善躯体症状”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选项A的“矫正偏执人格”属于远期目标,故不符合近期咨询目标的要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与原则要求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掌握情况。价值中立原则也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是指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助人活动,它需要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接纳对方,尽量使自己保持客观、中立、理性的态度。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努力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批评指责甚至歧视求助者,并主动调整自己对求助者问题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情绪,而咨询师能否遵循价值中立原则,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保密原则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应该在初诊接待及其他必要的时候,向求助者说明保密范围及保密例外。需要心理咨询师保密的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在没有征得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不得随意透露上述信息;心理咨询师也不得随意打探求助者与咨询无关的个人隐私。而保密例外情况有: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或法律诉讼;心理咨询中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情况时,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在本案例中,没有涉及保密例外的情况,故咨询师没有必要执行保密例外。

  • 第18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1岁,退休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老朋友半月前因心脏病救治无效去世,求助者得知消息后当晚即感胸闷、心慌,出现入睡困难并容易惊醒的现象。经一周的住院检查,并未发现患心脏病的迹象。但求助者还是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只是医院查不出来。因而情绪较低落,茶饭不香,睡眠越来越差,反复和家属交待后事。求助者家属要求医院心理科协助治疗。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多选

    A. 老年男性
    B. 患冠心病
    C. 认知偏差
    D. 胸闷心慌

    答案:A,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识别病因
    老年男性是生物性原因。“经一周的住院检查,并未发现患心脏病的迹象”B错误,没病觉得自己有病是认知偏差。胸闷心慌是心理问题的结果。

  • 第19题:

    由肖计划等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适用于()。

    • A、痴呆的心理障碍求助者
    • B、文化程度在初中文化之上的求助者
    • C、年龄在14岁以上的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人
    • D、重性精神疾病的求助者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一般资料的整理不包括()。

    • A、人口学资料
    • B、求助者生活状况
    • C、婚姻家庭
    • D、朋友的生活状况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一般资料的整理包括求助者的()。

    • A、身体状态
    • B、娱乐活动
    • C、自我描述
    • D、工作记录

    正确答案:B,C,D

  • 第22题:

    多选题
    一般资料的整理包括求助者的()。
    A

    身体状态

    B

    娱乐活动

    C

    自我描述

    D

    工作记录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心理咨询收集资料的内容主要有()
    A

    心理测验

    B

    行为观察

    C

    求助者的一般情况

    D

    求助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E

    求助者的背景资料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来访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所围绕的几个方面中不包括()
    A

    求助者的一般背景资料

    B

    求助者的来访原因

    C

    求助者的现主要症状

    D

    求助者好朋友的体检表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