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张某,女性,17岁.,高三学生,住校。 案例介绍:张某原本学习认真,乐观开朗,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欢迎。但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纷纷反映张某变了,有时很兴奋,不停地自言自语,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时她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不洗漱就睡觉。同学们提醒她,但她好像没有反应。白天经常躺在床上。有时晚上别人都睡了,她却四处溜达。最近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向家长提出想回家,说总听班里的男生骂她下流,甚至连老师也这样骂。几天前,突然离校出走,不肯再回学校,说班里几个女生商

题目
一般资料:张某,女性,17岁.,高三学生,住校。
案例介绍:张某原本学习认真,乐观开朗,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欢迎。但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纷纷反映张某变了,有时很兴奋,不停地自言自语,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时她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不洗漱就睡觉。同学们提醒她,但她好像没有反应。白天经常躺在床上。有时晚上别人都睡了,她却四处溜达。最近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向家长提出想回家,说总听班里的男生骂她下流,甚至连老师也这样骂。几天前,突然离校出走,不肯再回学校,说班里几个女生商量好了要掐死自己。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张某休学,由其父母强行带来就诊。张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好,人际关系良好,同学证实其没有谈恋爱,也没有人骂她下流。

张某离校出走,表明其可能出现了()。查看材料

A.关系妄想
B.被害妄想
C.钟情妄想
D.嫉妒妄想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被害妄想的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谋财害命活动。张某离校出走的原因是担心班里的女同学害她,说明其出现被害妄想。
更多“一般资料:张某,女性,17岁.,高三学生,住校。 ”相关问题
  • 第1题:

    表示某中学高三年级10个班学生近视比例的比较,应画线图。()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 第2题:

    某校高中学生人数占初中人数的5/6,高三和初三毕业生毕业后,留下的高中学生是初中学生人数的12/17,已知高三、初三的毕业生都是520人,那么现在学校共有学生( )人。

    A.1070

    B.1160

    C.1580

    D.3000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清河二中的张校长说:“高三学生从前的那种勤奋学习的精神越来越不多见了,因为我发现目前在我们学校中,高三学生起早摸黑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了。”

    张校长的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

    A.现在的高三学生需要从事的校外活动越来越多

    B.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只有起早摸黑才能确保学习成绩好

    C.高三学生是否起早摸黑学习是评价他们勤奋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D.清河二中的高三学生学习不勤奋是由于没有好老师


    正确答案:C
    张校长的论证正是基于“高三学生是否起早摸黑学习是他们勤奋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C项为正确答案。

  • 第4题:

    为了解某校大学生对住校内宿舍的态度变化,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对半数学生事前进行说服宣传,希望住校内宿舍,然后问卷调查。而对另一半学不作任何说明,直接调查。调查前,大学生中的少数人强烈反对住校内宿舍的主张。调查的结果是,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

    A住校内宿舍是不好的
    B有一半学生支持住校内宿舍的观点,有一半的学生反对
    C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大学生们的逆反心理
    D校内宿舍的条件比校外宿舍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为“分总”结构,先介绍了大学生对宿舍的态度的调查,最后一句对调查进行了总结,也就是文段的主旨,即根据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大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增加了,可知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C项正确。

    A项“是不好的”表述绝对,文段中只提到“反对意见的人多”,并不代表没有支持的意见;B项明显错误,不是一半支持一半反对,而是反对的比较多;D项“校外宿舍条件”在材料中没有提到。

    故正确答案为C。

  • 第5题:

    一般资料:张某,女性,17岁.,高三学生,住校。
    案例介绍:张某原本学习认真,乐观开朗,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欢迎。但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纷纷反映张某变了,有时很兴奋,不停地自言自语,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时她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不洗漱就睡觉。同学们提醒她,但她好像没有反应。白天经常躺在床上。有时晚上别人都睡了,她却四处溜达。最近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向家长提出想回家,说总听班里的男生骂她下流,甚至连老师也这样骂。几天前,突然离校出走,不肯再回学校,说班里几个女生商量好了要掐死自己。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张某休学,由其父母强行带来就诊。张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好,人际关系良好,同学证实其没有谈恋爱,也没有人骂她下流。

    张某“不洗漱就睡觉'',可能是()。查看材料

    A.意志减退
    B.习惯改变
    C.意志薄弱
    D.行为退缩

    答案:A
    解析:
    意志减退指患者的意志活动减少。张某“不洗漱就睡觉”时期意志减退的表现。意志减退对个体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产生显著影响。

  • 第6题:

    一般资料:张某,女性,17岁.,高三学生,住校。
    案例介绍:张某原本学习认真,乐观开朗,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欢迎。但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纷纷反映张某变了,有时很兴奋,不停地自言自语,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时她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不洗漱就睡觉。同学们提醒她,但她好像没有反应。白天经常躺在床上。有时晚上别人都睡了,她却四处溜达。最近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向家长提出想回家,说总听班里的男生骂她下流,甚至连老师也这样骂。几天前,突然离校出走,不肯再回学校,说班里几个女生商量好了要掐死自己。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张某休学,由其父母强行带来就诊。张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好,人际关系良好,同学证实其没有谈恋爱,也没有人骂她下流。

    同学们反映张某变了,可能是(查看材料

    A.同学们过于敏感
    B.紧张疲劳造成的反应
    C.人际关系很紧张
    D.人格稳定性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
    同学们认为张某“有时很兴裔,不停地自言自语,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时她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不洗漱就睡觉。”是对其人格稳定性发生改变的反应。

  • 第7题:

    已知某市高三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85分,从某校随机抽取28名高三学生,其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为87.5分,标准差为10分,该校高三学生的数学成绩与全市高三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关系是()

    A.差异显著
    B.该校学生的数学成绩高于全市
    C.差异不显著
    D.该校学生的数学成绩低于全市

    答案:C
    解析:
    推断统计;假设检验。 题目为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其中,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应进行f检验。

  • 第8题:

    张某是一名初三的学生,眼看升学在即,他却天天泡在网吧。张某的班主任十分担心张某,于是将张某带到学校社会工作者这里,希望张某能够接受服务,改变自己的行为。请问,社工面对张某应该首先采取什么工作()。

    A:了解张某的求助愿望
    B: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C: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
    D:收集张某的相关资料

    答案:A
    解析:
    考点:申请与结案阶段。

  • 第9题:

    淮南师范学院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住校表现,减免学费分为()个等级。


    正确答案:2

  • 第10题:

    沈阳市某高中有高一学生600人,高二学生500人,高三学生550人,现对学生关于消防安全知识了解情况进行分层抽样调查,若抽取了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中高三学生有11人,则n的值等于()


    正确答案:33

  • 第11题:

    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老李对“乡村学校住校学生睡前故事干预项目”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善了乡村学校住校学生的睡眠状况,还提升了住校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敏感性。对社会工作机构而言,该研究的间接功能是(     )。
    A

    该研究可以推动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

    B

    该研究可以丰富青少年抗逆力理论的适用性

    C

    该研究可以预防乡村学校校园欺凌行为发生

    D

    该研究可以优化乡村学校住校学生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高三学生张某在复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时,对学过的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汇总,请问张某在复习时主要运用了()学习方法。
    A

    外部操作

    B

    抽象思维

    C

    形象思维

    D

    符号思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王某在李某的监督下将会计资料移交给张某,事后,张某发现该会计资料存在严重错误,王某以会计资料已经移交为由不予理睬。则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

    A.张某

    B.李某

    C.王某

    D.王某、张某、李某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某高中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5.2岁、17.45岁、19.2岁,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2岁,高一、高三两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7岁。该高中全体学生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

    A.16.32

    B.16.56

    C.16.95

    D.17.1


    正确答案:C
    本题属于平均数问题。设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有x、y,z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解得x:y=5:4,x:z=5:3,故x:y:z=5:4:3。
    利用平均数公式可知平均年龄为(15.2×5+17.45×4+19.2×3)÷12=16.95(岁),所以选择C选项。

  • 第15题:

    为了解某校大学生对住校内宿舍的态度变化,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对半数学生事前进行说服宣传,希望其住校内宿舍,然后问卷调查。而对另一半学生不作任何说明,直接调查。调查前,大学生中的数人强烈反对住校内宿舍。调查的结果是,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所以说( )。

    A.住校内宿舍还不错

    B.有一半学生支持住校内宿舍的观点,有一半的人反对

    C.调查前的说服宣传引起了大学生们的逆反心理

    D.校内宿舍的条件比校外宿舍的条件差


    正确答案:C
    通读了题意之后,知A、D项表述与题干无关,排除A、D;题中只是分两部分对学生进行调查,并未明确指出有一半学生支持住校内宿舍的观点,有一半的人反对,排除B;由语句“调查的结果是,事前进行说服宣传的一半学生中,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反而增加了”,知C项表述正确。

  • 第16题:

    某县一中学初一学生张某不住校,有次上午9点多才赶到学校,而此时已上第二节课了。他见正在上课,就躲到住校生的宿舍楼下,正好被政教处李老师发现,于是李老师对张某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罚他提水冲洗厕所,规定厕所冲洗干净之后才能进教室上课。当他把厕所冲洗干净后,已是下午一点了。
    试分析李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答案:
    解析:
    不妥当。(1)政教处李老师罚迟到的学生冲洗厕所是一种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等法律法规的规定;(2)罚迟到的学生在上课期间冲洗厕所,是属于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3)李某应当受到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可由学校给予李某一定的处分。

  • 第17题:

    案例三一般资料:张某,女性,17岁,高三学生,住校。

    案例介绍:张某原本学习认真,乐观开朗,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欢迎。但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纷纷反映张某变了,有时很兴奋,不停地自言自语,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时她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不洗漱就睡觉。同学们提醒她,但她好像没有反应。白天经常躺在床上。有时晚上别人都睡了,她却四处溜达。最近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向家长提出想回家,说总听班里的男生骂她下流,甚至连老师也这样骂,几天前,突然离校出走,不肯再回学校,说班里几个女生商量好了要掐死自己。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张某休学,由其父母强行带来就诊。张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好,人际关系良好,同学证实其没有谈恋爱,也没有人骂她下流。

    心理咨询师可对张某做的工作包括()多选

    A. 进行摄入性会谈 B. 选择心理测验
    C. 制定咨询目标 D. 收集资料评估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常见精神及人格障碍
    初诊阶段,咨询师可以进行摄入性会谈、测验和整理临床资料。精神病性障碍不属于咨询范围,不能指定咨询方案,制定咨询目标。。

  • 第18题:

    张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却天天泡在网吧。张某的班主任很担心他并将其带到学校社会工作者这里,希望张某能够接受服务,改变行为。这里,张某属于( )


    A.现有案主
    B.主动案主
    C.潜在案主
    D.被动案主

    答案:C
    解析:
    当案主并没有要求求助,但可能需要个案工作者的协助,或者是虽 然还没有求助但妨碍他人或社会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案主”。故选C

  • 第19题:

    高三学生早恋,老师怎么处理?


    答案:
    解析:
    如果遇到以上情况,我会做出以下准备:
    第一,告诉学生目前我们学业重,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第二,我会与学生进行一次心与心地沟通,告诉学生早恋地不良后果。
    第三,开展关于“早恋”地主题班会,帮助全班学生树立正确地价值观。
    总之,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去解决遇到地问题。

  • 第20题:

    开烟酒店的张某经常向小学生出售香烟,张某的行为()

    A、合法,学生可以自愿购买
    B、合法,商家有自主经营权
    C、不合法,家长没委托小学生购买香烟
    D、不合法,张某不能向小学生出售香烟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 第21题:

    某高三学生今年已经19岁,不能参加少儿医疗保险。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表示某中学高三年级10个班学生近视比例的比较,应画线图。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3题:

    单选题
    张某是一名初三的学生,眼看升学在即,他却天天泡在网吧。张某的班主任十分担心张某,于是将张某带到学校社会工作者这里,希望张某能够接受服务,改变自己的行为。请问,社会工作者面对张某应该首先采取()工作。
    A

    了解张某的求助愿望与要求

    B

    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C

    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

    D

    收集张某的相关资料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申请与接案阶段。

  • 第24题:

    单选题
    张某是一名初三的学生,眼看升学在即,他却天天泡在网吧。张某的班主任十分担心张某,于是将张某带到学校社会工作者这里,希望张某能够接受服务,改变自己的行为。请问,社会工作者面对张某应该首先采取什么工作()。
    A

    了解张某的求助愿望与要求

    B

    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C

    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

    D

    收集张某的相关资料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