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证测验具有较高效度,测验本身的因素要做到()
(A)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
(B)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如是非题)
(C)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D)测验长度要恰当,测题的排列应先易后难
第1题:
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应排除()。
(A)难度逐步上升,先易后难
(B)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
(C)答案混合排列
(D)依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编排题目与选项
第2题:
第3题:
一个测验对同一个学生实施多次,其测验的分数基本相同,则可认为这个测验具有较高的()。
第4题:
要保证测验具有较高的效度,测验本身的因素要做到()。
第5题:
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以()分布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对受测者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第6题:
有效的自编测验应具有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我们称之为测验的()
第7题:
0.50±0.10
0.50±0.20
0.50±0.30
0.50±0.40
第8题:
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
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
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测验长度要恰当,测题的排列应先易后难
第9题:
难度逐步上升,先易后难
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
答案混合排列
依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编排题目与选项
第10题:
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
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测验长度要恰当,测题的排列应先易后难
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如是非题)
第11题:
测验要具有间接性
测验要具有相对性
测验要具有客观性
测验信度
测验效度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一个测验要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必须具备()和()两个条件。
第15题:
关于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第16题:
为保证测验中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进而保证整个测验对受测者具有较高的区别能力,各题难度应该在()之间。
第17题:
如果受测者样本具有代表性,对于中等难度的测验,其测验总分应该接近()分布。
第18题:
用于表示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的指标是()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偏态
负偏态
峰态
常态
第21题:
第22题:
难度逐步上升,先易后难
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
答案混合排列
注意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
第23题:
信度
难度
效度
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