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该求助者做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是什么?(25分)

题目

二、对该求助者做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是什么?(25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共10分):严重心理问题(10分)
依据(共15分):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3分)
                    2、刺激强度大(3分)
                    3、持续时间长(3分)
                    4、社会功能受损(3分)
                    5、反应泛化(3分)
更多“二、对该求助者做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是什么?(25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1) 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 (2) 对其做出诊断的依据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主、客观是不统一的其对病菌的害怕超乎寻常同时求助者的知情意的协调一致性也丧失了对于自己的强迫行为虽明知不必要但却无法停止。因此求助者属于心理异常。 ②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的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③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多年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的病程为多年属于长程记3分。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属于重度记3分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属于重度受损记3分。总分为9分因此神经症的诊断是成立的。 ④求助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强迫行为(强迫洗涤);求助者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强迫症状反复出现求助者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
    (1) 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 (2) 对其做出诊断的依据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主、客观是不统一的,其对病菌的害怕超乎寻常,同时求助者的知情意的协调一致性也丧失了,对于自己的强迫行为,虽明知不必要,但却无法停止。因此,求助者属于心理异常。 ②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的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③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多年,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的病程为多年属于长程,记3分。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程度属于重度,记3分,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属于重度受损,记3分。总分为9分,因此,神经症的诊断是成立的。 ④求助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强迫行为(强迫洗涤);求助者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强迫症状反复出现,求助者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

  • 第2题:

    该求助者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核心问题是:情绪低落。 其理由是: 1.初始反应剧烈情绪低落明显而强烈。 2.持续时间长久已有两年。 3.求助者的精神痛苦自身无法克服。 4.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无精神病性症状。
    核心问题是:情绪低落。 其理由是: 1.初始反应剧烈,情绪低落明显而强烈。 2.持续时间长久,已有两年。 3.求助者的精神痛苦自身无法克服。 4.自知力完整,主动求治,无精神病性症状。

  • 第3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包括( )。

    (A) 心理健康

    (B) 精神障碍

    (C) 变形冲突

    (D) 心理异常


    正确答案:BCD

  • 第4题:

    对于该求助者作出初步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 )。

    (A) 治疗经历

    (B) 情绪体验

    (C) 临床检查

    (D) 躯体症状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 焦虑性神经症

    (B) 恐怖性神经症

    (C) 抑郁性神经症

    (D) 强迫性神经症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三、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9分)


    正确答案:

    与精神病相鉴别;(3分)
    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3分)
    与焦虑症相鉴别。(3分)

  • 第7题:

    对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所依据的资料来源于( )

    A. 临床观察
    B. 会谈过程
    C. 理论分析
    D. 心理测验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关键点
    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所依据的资料包括求助者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家属报告、摄入性谈话、临床观察、心理测验及其他资料所构成的与求助者临床症状有关的全部临床资料。

  • 第8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心理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①根据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
    境保持一致性。
    b.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
    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C.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根据案例分析,求助者的症状符合三项
    原则,故排除精神病。
    ②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症状是因为创业失败引起的,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③求助者现在的精神负担很重,有严重的内心痛苦。
    ④对心理冲突的揭示和分析需要精神病学知识和技巧,一般通科医生可以用比较简单而容易掌握的方法来进行评定。这包括三方面:
    a.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本案例中求肋者的病程为3个月到1年,为
    中程,评分为2分。
    b.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
    摆脱,评分2;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本案例中求助者
    精神痛苦的程度是中度,评分为2分。
    C.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
    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
    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本案例中求助者尽量避免一些创业新闻,评分为2分。本案
    例中求助者的总分为6分,评定为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案例,求助者身体健康,没有躯体疾病,病因是由于自己创业失败所致,故综合分析
    为严重心理问题。

  • 第9题:

    对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所依据的资料来源于()。

    • A、临床观察
    • B、会谈过程
    • C、理论分析
    • D、心理测验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在初步诊断中,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是指()。

    • A、在对求助者的问题作出临床诊断后形成印象
    • B、对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印象
    • C、在上级咨询师的帮助下对求助者的问题形成诊断
    • D、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在整理临床资料时,应该对来自求助者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
    A

    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做必要的说明

    B

    直接使用,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C

    先行筛选,避免对求助者构成偏见

    D

    注意排序,不对求助者形成暗示


    正确答案: A
    解析: 由于亲友和中介人的专业知识、职业特点,使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评价,所以心理咨询师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故在整理资料时,应首先判断它们的真实程度,给以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

  • 第12题:

    多选题
    对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所依据的资料来源于()。
    A

    临床观察

    B

    会谈过程

    C

    理论分析

    D

    心理测验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所依据的资料包括求助者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家属报告、摄入性谈话、临床观察、心理测验及其他资料所构成的与求助者临床症状有关的全部临床资料。

  • 第13题:

    请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


    正确答案: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如下: 1)排除精神病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 2)症状表现:认知错误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心脏病行为反反复复地就医行为情绪因自己不能得到明确诊断而焦虑、痛苦躯体症状心慌、胸闷、憋气、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差等。 3)存在变形冲突。 4)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已超过三个月但不到一年。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有泛化、回避出现。 6)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内心痛苦、严重程度、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如下: 1)排除精神病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 2)症状表现:认知错误,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心脏病行为,反反复复地就医行为情绪,因自己不能得到明确诊断而焦虑、痛苦躯体症状,心慌、胸闷、憋气、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差等。 3)存在变形冲突。 4)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已超过三个月,但不到一年。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有泛化、回避出现。 6)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内心痛苦、严重程度、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 第14题:

    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理由是什么?


    正确答案:(1)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 (2) 诊断理由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生理检查证明求助者身体健康而求助者坚持认为自己患胃病说明求助者的主客观失去了统一性因此求助者属于心理异常。 ②求助者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要求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③求助者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应为6分以上。因此求助者属于神经症。 ④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高度敏感、多疑尽管其全身检查显示无异常但仍坚持求医。有反反复复的求医行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能自行解决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因此根据其临床主导症状可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1)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心理异常、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 (2) 诊断理由如下: ①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生理检查证明求助者身体健康,而求助者坚持认为自己患胃病,说明求助者的主客观失去了统一性,因此,求助者属于心理异常。 ②求助者对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要求,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③求助者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应为6分以上。因此,求助者属于神经症。 ④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高度敏感、多疑,尽管其全身检查显示无异常,但仍坚持求医。有反反复复的求医行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能自行解决,社会功能受损严重,因此,根据其临床主导症状可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 第15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 恐怖性神经症

    (B) 惊恐障碍

    (C) 急性应激障碍

    (D) 广泛性焦虑


    正确答案:B
    解析:惊恐发作,亦称为急性焦虑发作。患者突然发生强烈不适,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发作一刻钟左右。发作可无明显原因或无特殊情境。此病人焦虑恐惧性发作有如下特点:症状为发作性,而非持续性。恐惧害怕的发生,不是由于客观事物、情景、处境所引起。恐惧害怕无具体内容,无所指向。发作时伴有明显自主神经症状。发作频率为1周高达2~3次。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和社交等社会功能。根据以上特点,本例临床诊断为惊恐发作。

  • 第16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 恐怖性神经症

    (B) 疑病性神经症

    (C) 焦虑性神经症

    (D) 强迫性神经症


    正确答案:A
    解析:恐怖性神经症又称恐怖症、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 第17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 神经症

    (B) 一般心理问题

    (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 严重心理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求助者产生精神病性的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有显示的婚恋问题所产生,病程为半个多月,未达到两个月以上,求助者的内心冲突起于现实刺激,并未得到泛化,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较轻,因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 第18题:

    对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所依据的资料来源于()。多选

    A. 临床观察
    B. 会谈过程
    C. 理论分析
    D. 心理测验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下诊断
    求助者的问题形成初步诊断所依据的资料包括求助者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家属报告、摄入性谈话、临床观察、心理测验及其他资料所构成的与求助者临床症状有关的全部临床资料。

  • 第19题:

    对该求助者应考虑哪些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精神障碍。求助者出现内脏幻觉,并坚信不疑,可疑家族遗传病史。
    (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
    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其包括: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
    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
    动的倾向。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对于老师的批评很生气而且总是一直不肯原谅。
    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固执己见为特点。本案例中的求助者从小就有怪癖,不合群,与他人格格不入,性格内向偏执。
    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绪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异常。开始于青
    少年,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3)严重心理问题。这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较长、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本案例
    中求助者因为老师的批评和惩罚让求助者很生气,求助者因此休学在家,社会功能损害严重,并因为鱼刺的事情不吃饭而且体重明显
    下降,心理问题已经泛化,但是没有器质性病变。
    (4)疑病性神经症。疑病妄想的患者会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
    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其歪曲的信念,称疑病妄想,又称虚无妄想。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由于鱼刺事件对自己的嗓子健
    康过于注意,有疑病倾向。
    (5)可能有躯体疾病,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的体重明显下降。

  • 第20题: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躯体疾病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A
    解析:
    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内心冲突为常形,病程一个多月,社会功能轻度受损,情绪未出现泛化,初步诊断为一般性心理问题。

  • 第21题:

    在整理临床资料时,应该对来自求助者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

    • A、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做必要的说明
    • B、直接使用,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 C、先行筛选,避免对求助者构成偏见
    • D、注意排序,不对求助者形成暗示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初步诊断中,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是指()。
    A

    在对求助者的问题作出临床诊断后形成印象

    B

    对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印象

    C

    在上级咨询师的帮助下对求助者的问题形成诊断

    D

    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

    精神类疾病

    B

    严重心理问题

    C

    躯体性疾病

    D

    一般心理问题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是: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有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需要把握以下原则: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内心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做基础;综上所述,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相鉴别,排除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