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比较分析儒、墨、道、法四家义利观的得失,并论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义利关系?
1、儒家的得失:
儒家的贡献:
(1)儒家追求并弘扬仁义;
(2)在义利观上,儒家主张先义后利;
(3)儒家主张私利服从公利;
(4)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际和谐。
儒家在义利观上的失误:
(1)看到了义和利的对立,没有看到二者是一个统一体,其表现就是重义轻利,甚至是存义忘利、去利怀义。
(2)在肯定和追求公利的同时,在理论上却不言利,甚至在情感上耻于言利,
(3)在价值导向上,儒家强调义高于利的绝对价值,但把实现这一高尚的人生理想的希望寄托在贪婪而自私的地主阶级及其王侯权贵身上,看不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动力。
2、墨家对先秦义利论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1)墨家看到了义利的统一,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即尚义又贵利。
(2)墨家在价值导向上追求天下、国家、人民之大利、公利。
墨家的缺陷在于
(1)看到了义利之统一,却忽视了其对立。
(2)把义归结为利,认为义即大利、公利。因而在认知方法上、思维方式上又有简单化、绝对化的趋势。
(3)墨家义利论中还有一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思想。
3、法家的得失:
法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义利论的贡献主要有:
(1)现实精神;
(2)明确区分了公利与私利;
法家的义利论同样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1)概念内涵上的简单化,只承认公利中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这一特殊形态,抹杀了其它形态及其丰富内容,对私利也未提示其丰富的内涵。
(2)公私关系上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缺陷,他们只看到了对立,却无视统一。
(3)法家完全否认义的存在和功能。
(4)把利看成是最高的、最根本的追求和价值。法家完全否认道德的存在和功能。
(5)法家的义利观在道德价值导向上几乎一无可取。
4、道家的得失:
道家对先秦的义利论几乎没有什么贡献,但在思维方式上,道家有其优势,道家认为义利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
略
第4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组织信誉已成为公共关系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5题:
互利原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现实、最经常的基本经济道德范畴。
第6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直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
第7题:
关于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第8题:
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关系。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联系实际,谈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处理好义利关系?
(1)市场经济与仁义道德不能对立,应求统一。
首先,市场经济并非万能。围绕市场规则建立起来的精神世界,并不适合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其次,经济学的功利原则告示出经营者应与道德同行。再次,“市场需要道德的支持”。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
(2)坚持“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第一,正视物质利益在社会进程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第二,把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应有之义。第三,提倡在不同的利益追求发生矛盾时,作出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选择,强调国家、人民、个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唱好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在全社会提倡“义利统一”的道德价值导向,必须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互相联系。
略
第16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警察应怎样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第17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理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中的利益原则?
第18题: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第19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并重的关系。
第20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单一和简单。
第21题: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不存在名义利率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存在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实际利率可能出现负值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通胀率)
第22题:
第23题:
个别劳动关系
团体劳动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
社会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