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激励一般被理解为导向满足某些需要从而产生某种动机的行为。()
第2题:
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 )
第3题:
第4题:
隧道风机的从正转状态转换到反转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是()秒。
第5题:
人类性的功能有()
第6题:
需要是有机体渴求某种有吸引力结果的内在状态,未满足的需要会直接引发有机体的()。
第7题:
零售业推销能够引导消费,不仅满足人们现有的需要,还改变人的旧需要,产生新需要。
第8题: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的状态转换到满足的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称为()。
第9题:
按动机的性质可分为优势动机和非优势动机
动机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功能包括推动作用、导向活动和维持活动三种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变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
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和趋避式冲突三类
第10题:
决定人行为的方向
努力的水平
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坚持的水平
需要未满足的状态
第11题:
主体的某种需要
客体的某种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的情境
一定的言语条件
第12题:
30
45
60
120
第13题:
()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A、动机
B、定势
C、欲望
D、驱力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定势产生的条件为()。
第17题: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力是由()组成。
第18题:
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缺失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第19题:
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这种新学习需要的形成途径称为()。
第20题:
“需要改善的状态,即需要不断改善的工作环境。这种状态的场所,布局不尽合理,或只满足人的生理要求,或只满足生产要求,或两者都不能满足。” 在场所布置的状态中属于( )。
第21题:
归因过程
定势过程
动机过程
转换过程
第22题:
第23题:
内驱力
需要
诱因
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