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在认识过程中,能使人的感受性提高,思维清晰,情绪高涨的心理活动是。
A. 思维
B. 想象
C. 注意
D. 记忆
第2题:
第3题:
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是指知觉的速度、思维的敏捷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和情绪发生的快慢等()过程的速度。
第4题:
“生物钟”是在人体内客观存在的()与自然环境变化相协调的节律调节点,是生物体随时间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
第5题:
出现思维奔逸症状时,人的行为中容易出现()。
第6题:
小班幼儿的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受外办环境的影响。
第7题:
人的()是指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第8题:
稳定
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随情绪上升而上升
随出汗而下降
第9题:
心理
行为
思维
表现
第10题:
情绪和思维随环境变化
思维随情绪发生变化
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
情绪高扬和思维活跃
第11题:
情绪和思维随环境变化
思维随情绪发生变化
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
情绪高扬和思维活跃
第12题:
情绪
生理
病理
心理活动
第13题:
求助者主诉,其备课思考时,脑中突然冒出与主题无关的联想,但心中很明白这一思想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一现象称为( )。
A.思维被夺
B.思维插入
C.强制性思维
D.思维云集
第14题:
易受暗示者往往容易出现()现象,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A情绪和思维随环境变化
B思维随情绪发生变化
C情感淡漠和思维贫乏
D情绪高扬和思维活跃
第15题:
心理活动对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是()
第16题:
求助者若出现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的现象,应注意评估其心理活动的( )。
第17题:
求助者主诉,其备课思考时,脑中突然冒出与主题无关的联想,但心中很明白这一思想不是自己想要的,这一现象称为( )。
第18题:
3岁左右的幼儿其行为很容易受自己( )。
第19题:
思维
想象
注意
记忆
情绪
第20题:
思维
想象
注意
记忆
第21题:
语词杂拌
答非所问
思维广播
随境转移
第22题:
耐受性
意识水平
平衡性
受暗示性
第23题:
思维被夺
思维插入
强制性思维
思维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