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A)印象定位
(B)角色的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现实生活中,个体要被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
第5题:
社会影响就是由于社会压力的存在,而使个人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朝()的方向变化的过程。
第6题:
其态度与行为方式均符合社会期待的是()。
第7题:
"性别"表示()。
第8题:
费希伯恩和阿泽恩就态度与行为关系,提出了:()
第9题:
行动者
内控者
外控者
观察者
第10题:
“行动意图模式”
“态度意图模式”
“态度行为模式”
“主观期待模式”
第11题:
印象定位
角色期待
基本规范
评价标准
第12题:
印象定位
角色期待
基本规范
评价标准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社会心理是()之间的中介过程。
第16题:
态度与社会规范的学习是学习建立对已,对人和对事的正确的态度,形成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把外在的要求转化成为自身内在和行为需要的外化过程。()
第17题:
在小组工作中成员变项包括()、症状、行为特征、态度、求助机制、对小组的期待和成员的组合方式。
第18题:
用来描述社会对男女在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的概念是()。
第19题:
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第20题:
父母等待儿童的情感态度
父母等待儿童的行为态度
父母等待儿童的要求和控制态度
父母等待儿童的期待
第21题:
印象定位
角色期待
基本规范
评价标准
第22题:
性
性别角色
性别
性别差异
第23题:
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
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
第24题:
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
心理刺激与心理反应
社会行为与社会态度
社会现实与社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