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
A幼儿道德处在他律水平
B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C幼儿不能形成客体永存性
第3题:
幼儿对他人的认知是自我中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互动的作用下,到青少年阶段,个体自我中心完全消失。
第4题:
关于自我中心的表述,正确的包括()。
第5题:
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的游戏是:()
第6题:
与幼儿的认知特点相一致,幼儿的记忆呈现出()和自我中心的特点。
第7题:
幼儿道德处在他律水平
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幼儿不能形成客体永存性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幼儿的自我中心是认知现象
童年期处于认知领域的脱自我中心阶段
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现象
老年人的自我中心表现兼有幼儿和少年儿童的特点
第10题:
第11题:
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
规则游戏
第12题:
第13题:
幼儿对他人的认知是自我中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互动的作用下,到青少年阶段,个体自我中心完全消失。
A对
B错
第14题:
你怎么看待幼儿自我中心性?
第15题:
幼儿与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思维是不相同的。
第16题:
游戏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逐渐学习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第17题:
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这体现了幼儿思维的( )特征。
第18题:
幼儿的自我中心是由于幼儿的思维缺乏(),是同化与顺应对抗的结果。
第19题:
对
错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童年期处于脱自我中心阶段
8岁左右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
9岁以后儿童的认知基本上摆脱了自我中心现象的影响
儿童脱自我中心化的过程是认知发展机制的转换
第22题:
第23题:
逻辑推理
自我中心
集中作用
象征性思考
万物有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