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若发现求助者有过分概括化倾向,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多选

    A. 咨询结束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也应终止
    B. 咨询师必须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解决负全责
    C. 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预期,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
    D. 不解决求助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咨询心理学 /咨询理念
    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D正确。心理咨询是有限定多职业活动,如感情限制,要以有助于求助者的成长为最终目的,不能借机满足自身的欲望或好奇心,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A正确。B,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定为50-60分钟,初次咨询可以适当延长。B错误。

  • 第2题:

    若发现求助者有过分概括化倾向,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单选

    A. 鼓励技术
    B. 具体化技术
    C. 封闭提问
    D. 参与性概述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参与性技术
    具体化技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参与性技术。适用于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

  • 第3题:

    案例一(7):
    求助者:我希望你能帮助我解决情感上的一些问题。
    心理咨询师:情感上的问题?你能跟我说说具体是指什么情感问题吗?

    咨询师在本段中的提问,使用了()技术单选

    A.重复
    B.释义
    C.概括化
    D.具体化

    答案:D
    解析:
    考察知识点: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

  • 第4题:

    案例一(3):
    求助者:我近来感觉特别难受,特别不舒服。
    心理咨询师:那您具体说说,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心里不舒服?
    上一段

    心理咨询师在这里用到了具体化技术,目的是针对求助者的()单选

    A. 问题模糊
    B. 过分概括
    C. 概念不清
    D. 言行不一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影响性技术
    求助者仅仅是笼统的说自己“特别难受,特别不舒服”,属于问题模糊。运用具体化技术的场景有三:1)问题模糊,也就是求助者对问题的描述含糊、笼统,如“我感到不舒服”之类;2)过分概括,即以偏概全的思维,如“我总是不招人喜欢”,3)概念不清,即对概念的内涵和用法不清楚而乱用,如“我得了抑郁症了”。

  • 第5题:

    心理咨询师在这里用到了具体化技术,目的是针对求助者的(  )。

    A.问题模糊
    B.过分概括
    C.概念不清
    D.言行不一

    答案:A
    解析:
    有些求助者因为文化程度、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可能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准确的认识,甚至搞不清自身问题所在。也有些求助者不愿意谈具体问题,只愿意概括,因此求助者常常用一些含糊的、笼统的概念陈述自己的问题。有时求助者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事情经过,或者自己也搞不清事情是怎样的,自己究竟是怎么思考的,其体验到的感觉就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此时,咨询师应该使用具体化技术使之明确上述问题。

  • 第6题:

    案例一(4):
    (求助者主动要求咨询)

    第二次咨询:
    求助者:上次和您谈话后我心里轻松了很多,感觉您是个有水平的咨询师,您能敏锐的发现我的问题,这次我想跟您说说我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非常感谢您的信任!
    求助者:我其实感觉不舒服已经很长时间了,母亲病重的时候一直是我照顾,那时我每天陪床……虽然我是国家干部,但我还是到寺庙给她祈福……
    心理咨询师:您为母亲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直到葬礼完毕,那您能说说您什么方面感觉不舒服吗?
    上一段

    心理咨询师使用上述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求助者()。单选

    A. 过分概括
    B. 问题模糊
    C. 言行不一
    D. 概念不清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参与性技术
    求助者概括、笼统的叙述自己“感觉不舒服”,属于问题模糊。

  • 第7题:

    (求助者主动要求咨询)第二次咨询:
    求助者:上次和您谈话后我心里轻松了很多,感觉您是个有水平的咨询师,您能敏锐的发现我的问题,这次我想跟您说说我的事情。
    心理咨询师:非常感谢您的信任!
    求助者:我其实感觉不舒服已经很长时间了,母亲病重的时候一直是我照顾,那时我每天陪床……虽然我是国家干部,但我还是到寺庙给她祈福……
    心理咨询师:您为母亲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直到葬礼完毕,那您能说说您什么方面感觉不舒服吗?

    单选:心理咨询师使用上述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求助者()。

    A.过分概括
    B.问题模糊
    C.言行不一
    D.概念不清

    答案:B
    解析:
    求助者概括、笼统的叙述自己“感觉不舒服”,属于问题模糊。

    参见: 三级技能(2015版) 101页 三级技能(2017版) 95页

  • 第8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 A、咨询结束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也应终止
    • B、咨询师必须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解决负全责
    • C、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预期,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
    • D、心理咨询师不介入、不解决求助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正确答案:A,C,D

  • 第9题:

    心理咨询师对于保密原则的正确把握是()。

    • A、心理咨询师无论如何都要遵守保密原则
    • B、心理咨询师在接受督导的时候可以随便地把真实信息报告出来
    • C、求助者有自杀的打算或者所说内容触犯法律,咨询师可以告知第三方
    • D、反复向求助者强调保密原则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咨询中使用具体化技术有助于求助者解除()

    • A、问题模糊
    • B、过分概括
    • C、情绪低落
    • D、概念不清

    正确答案:B,C,D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咨询师需要遵循的心身一体的观点的有()。
    A

    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的

    B

    心理和生理互为因果

    C

    求助者常有心理问题躯体化倾向

    D

    生理状况欠佳体验为心理不适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

    咨询结束后,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也应终止

    B

    咨询师必须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解决负全责

    C

    咨询师对咨询效果的预期,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

    D

    心理咨询师不介入、不解决求助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若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评论和干涉,则他可能认为( )。

    A. 求助者有内在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
    B. 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这种能力很有限
    C. 求助者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需要帮助
    D. 求助者天生具有消极堕落的自然倾向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人本主义
    咨询师对人的看法即人性观一般有以下几种:1)咨询师深信求助者有内在的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因而他会很尊重求助者个人的决定和意向,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半点评论和干涉;2)咨询师虽相信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认为能力有限,需要包括咨询师在内的外界帮助,因而,他虽尊重求助者的意见和选择,但同时也认为有必要加以指导和提醒;3)咨询师相信求助者有能力应付日常生活的琐事,但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4)咨询师不那么相信人有内在潜力,有的则认为人的自然倾向是消极堕落的,人身上有许多原始、野蛮、罪恶的倾向,有某种劣根性,有原罪,趋向于自我毁灭,等等。咨询师的人性观,会影响咨询师在咨询中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他对咨询理论和方法的选择,而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又会影响他的人性观。

  • 第14题:

    求助者一般资料:白女士,女性,38岁,酒店领班。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家庭条件一般,自己是酒店经理,丈夫开了一家公司,家庭条件富裕,有一儿子。求助者希望儿子能考入军校,可是儿子却不喜欢,而且说一定不会考军校。为此她很苦恼,心情很糟糕,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谈话的片段:
    求助者:我想让他考军校,这都是为他好啊!
    心理咨询师: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安排……
    求助者:我是他妈妈,他必须得听我的话啊?
    心理咨询师:您在小的时候,您妈妈说的话您都听吗?
    求助者:不一定,有时候吧。
    心理咨询师:这就对了,不可能别人让您做什么您就做什么。
    求助者:那我为儿子所做的努力不全都白费了吗?
    心理咨询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努力是否白费,而在于您要求儿子必须考军校。实际上,考不考军校也可以成才,您却坚持让他考军校,您的烦恼源于此。
    求助者:如果不考军校,将来就业压力那么大,如果找不到工作不就一辈子也不能出人头地了吗?我很为他担心。
    心理咨询师:难道不考军校就不能生活了吗?您不是也没有考军校吗,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求助者:哦……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该求助者出现的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 )。
    A.情绪激动
    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
    D.绝对化要求


    答案:B,D
    解析: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的特点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案例中,求助者认为儿子必须得听自己的话,属于绝对化要求;求助者认为如果不考军校就不能过上好的生活,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 第15题:

    对于心理咨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行为问题进行矫治
    B.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问题进行矫治
    D.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分析心理问题

    答案:B
    解析:
    心理咨询的过程。 初诊接待: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采 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 第16题:

    2008年5月 单项选择题
    若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评论和干涉,则他可能认为()。
    A.求助者有内在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
    B.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这种能力很有限
    C.求助者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需要帮助
    D.求助者天生具有消极堕落的自然倾向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点在于考查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观点。若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言行不加评论和干涉,则咨询师可能认为求助者有内在潜力去面对挑战和成长。

  • 第17题:

    求助者说 “我对丈夫忠诚,难道他不应该对我忠诚吗?”反映的是求助者 (  )。

    A.绝对化要求
    B.使用了黄金规则
    C.过分概括化
    D.使用了反黄金规则

    答案:A,D
    解析:
    “我对丈夫忠诚,难道他不应该对我忠诚吗?”这样的想法是典型的反黄金规则,是不合理信念,是绝对化要求。

  • 第18题:

    心理咨询师使用上述技术的原因是(  )。

    A.心理咨询师要实施指导
    B.求助者过分概括
    C.心理咨询师要说明问题
    D.求助者观念模糊

    答案:B
    解析:
    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通过相关提问技术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准确地叙述他们所经历的事件。求助者如果出现问题模糊、过分概括、概念不清这三种情况,正是咨询师采取具体化技术的时机。

  • 第19题:

    求助者一个多月后到心里咨询师B出进行咨询。
    求助饿着与心理咨询师B的第一次咨询:
    求助者:您好!我的情况咨询师A已经全部告诉您了吧?我现在心理特别难受、特别痛苦。
    心理咨询师B:我们只是按照规定做了交接,请你详细?讲讲事情发生的具体原因和经过吧。

    ?单选:询师B使用上述技术是因为求助者出现了(??)。查看材料

    A.阻抗
    B.问题模糊
    C.依赖
    D.过分概括

    答案:B
    解析:

  • 第20题:

    下列说法中属于咨询师需要遵循的心身一体的观点的有()。

    • A、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的
    • B、心理和生理互为因果
    • C、求助者常有心理问题躯体化倾向
    • D、生理状况欠佳体验为心理不适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根据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认为心理咨询是()的过程 。

    • A、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行为问题进行矫治
    • B、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 C、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问题进行矫治
    • D、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分析心理问题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

    • A、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
    • B、只把精力放在倾听上
    • C、忽视了咨询师的主导地位
    • D、过分强调咨询师的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A,B

  • 第23题:

    多选题
    咨询中使用具体化技术有助于求助者解除()
    A

    问题模糊

    B

    过分概括

    C

    情绪低落

    D

    概念不清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