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关于说服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8题:
分心会削弱说服效果
预警会促进态度转变
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不易转变
自尊水平高的接受者的态度不易转变
第9题:
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谋议或说辞。
擅长说事,喜欢夸张渲染,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是一部国别史。
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
第10题:
预警有利于说服
中等强度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分心肯定削弱说服效果
心理阻抗会使人拒绝他人的说法,从而影响态度转变
第11题:
属于观察法
是从“因”求“果”的研究
在验证病因假设方面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有说服力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属于分析性研究
第12题:
直接说服
暗示说服
间接说服
同情说服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关于态度转变,正确的说法包括()。
第19题:
关于销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当人们对该问题了解较少时,预先警告有时能够促进说服
心情好的人更容易被说服
双面说服的效果更好
认知需求高的人更容易被说服
分散注意力有助于说服
第21题:
认知需求高的人容易被说服
自我监控高的人容易被说服
自尊心较弱的人不容易被说服
敏感期的青少年不容易被说服
第22题:
说服信息要求的态度与实际态度差距越大,态度改变也越大
一开始就同意说服者的观点时,单面说服效果好
在说服信息很复杂的时候,听觉信息的效果最好
说服信息唤起的恐惧程度越大,态度改变也越大
第23题:
差距是指所传播的意见与说服对象的原初态度之间的差异
差距应达到足以引起说服对象的心理不平衡,才能有说服效果
差距越大,越能引起紧张状态,越能增强说服效果
差距太大,不太可能使被说服者去改变态度缓解紧张,求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