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最主要指的是()
第2题: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第3题:
“烟、民、诊、所、征”都是前鼻韵母的字。
第4题:
水粉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第5题:
江海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6题:
下列引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第7题:
制作礼乐
还政成王
大兴私学
推行井田
第8题:
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
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特权
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
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第9题:
《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该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第10题: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的政治现象是()
第11题:
以下事迹不属于周公所做的是?()
第12题:
翻译: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第13题: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第14题:
推行井田
制作礼乐
还政成王
大兴私学
第15题:
乱、灰、腻、跳
粉、灰、脏、花
花、闷、腻、灰
弱、乱、闷、跳
第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