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要依靠()
第5题:
“一带一路”基本方向和目标:()
第6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农业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第7题: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能否保证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水平的高低。
第8题: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等方面。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保持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流动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农业的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弱质性和不稳定性
从宏观层次上对农业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第11题:
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深化区域合作
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第12题:
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
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第13题:
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问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C.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第14题:
第15题: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能否保证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水平的高低。
A对
B错
第16题:
进一步打破生态经济区内各行政区的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强与周边地区市场对接,健全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第17题:
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资源要素在一定空间,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最大产出规模和效益的学说。
第18题:
近年来,国家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 ②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 ③说明我国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第19题:
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10.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区域间产业()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第20题:
山东“十三五规划”坚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建设,完善规划对接、政策协同、产业协作联动机制,加快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促进区域()。
第21题:
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劳动者素质提高
以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第22题: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
第23题:
第24题:
打造中国产业模式
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