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以来的假设是: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 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 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 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

题目
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以来的假设是: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
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
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
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


相似考题
更多“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校参加数学竞赛有120名男生、80名女生,参加语文竞赛有120名女生、80名男生。已知该校总共有260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中有75名男生两科竞赛都参加了,那么只参加数学竞赛而没有参加语文竞赛的女生有多少人?

    A.15

    B.25

    C.65

    D.75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此题为比较复杂的容斥问题,有75名男生两科竞赛都参加了,因此至少参加了一项竞赛的男生有120+80-75=125人,那么至少参加一项竞赛的女生有260-125=135人,那么只参加数学竞赛没有参加语文竞赛的女生有135-120=15人。

  • 第2题:

    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 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依赖的假设是( )。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 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 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 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


    正确答案:D
    题干的假设是,必须只有“参加古文训练”这一种途径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故选D。

  • 第3题:

    某教育机构对一所高中全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成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喜欢大量做习题的学生,喜欢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语文成绩更好。因此该机构认为,阅读比做习题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机构的观点?( )

    A.语文考试对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很高
    B.学生之所以做大量习题是因为其语文成绩较差
    C.各项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才有时间和精力阅读课外读物
    D.其他机构在小学和初中做了同类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阅读比做习题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论据:相比于喜欢大量做习题的学生,喜欢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语文成绩更好。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该项提到语文考试对阅读量要求高,具体解释了为什么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语文成绩更好,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提到学生做习题的原因是语文成绩差,与论点阅读是否更能提高语文成绩无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成绩好的学生才有时间阅读,否定了论点阅读更能提高成绩的说法,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其他机构同类研究的结论,与论点中提到的机构无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 第4题:

    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以来的假设是: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
    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
    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
    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在某次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成绩为80。已知全班语文平均成绩为65,语文成绩的标准差为10。小明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

    A.1.5
    B.-1.5
    C.2/3
    D.15%

    答案:A
    解析:
    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标准分数的公式是

    ,因此本题中小明的语文科目的标准分数是1.5。

  • 第6题:

    下列哪种行为没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 A、不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 B、在升学、复学方面的不能享受到同等待遇。
    • C、迟送入学通知书,随意开除学生。
    • D、让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参加补考。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现行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大病补充保险个人是如何参保的()

    • A、已参加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的学生,个人付款参保
    • B、已参加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的学生,学院付款参保
    • C、已参加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的学生,学校付款参保
    • D、已参加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的学生,国家付款参保

    正确答案:D

  • 第8题:

    某班级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5分。如果已知这个班学生的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7-87之间的学生大约占全班学生的()


    正确答案:68%

  • 第9题:

    逻辑老师将上逻辑课的一部分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获得的平均分要比没有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高许多,所以参加学习小组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上述推理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 A、学生学逻辑比较困难.
    • B、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与没有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起点相同
    • C、参加学习小组没有影响其他课程的成绩
    • D、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中很少有人打算学习比逻辑更简单的其他课程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假设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关系R,参加英语等级考试的学生关系S。求既参加了计算机考试又参加了英语考试的学生,应当进行下列()。

    • A、R-S
    • B、R+S
    • C、R∪S
    • D、R∩S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变量中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A

    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

    B

    学生在数学竞赛上的名次

    C

    某山海拔2749.08米

    D

    学生在60米跑项目上所用的时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逻辑老师将上逻辑课的一部分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成员获得的平均分要比没有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高许多,所以参加学习小组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上述推理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

    学生学逻辑比较困难

    B

    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与没有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起点相同

    C

    参加学习小组没有影响其他课程的成绩

    D

    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中很少有人打算学习比逻辑更简单的其他课程


    正确答案: A
    解析: 题干从"参加学习小组的成员获得的平均分比没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更高"得出结论:参加学习小组能够提高学习成绩。显然要求"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与没有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起点相同"作为假设。否则,如果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成绩本来就较高,则无法说明参加学习小组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因此B项作为假设是必需的。A、C两项都是无关项;如果D项作为假设,则说明参加学习小组的学生原来起点可能更高,削弱了结论。故选B。

  • 第13题:

    某班有35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参加英语小组、语文小组、数学小组中的一个课外活动小组。现已知参加英语小组的有17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30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13人。如果有5个学生三个小组全参加了,问有多少个学生只参加了一个小组( )

    A.15人

    B.16人

    C.17人

    D.18人


    正确答案:A
    设选两门课的人数为A,有(13+17+30)-A-2×5=35,得A=15。所以只报一门的人数为35-15-5=15。

  • 第14题:

    在某次考试中,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经核实,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的原因既不是学生学得不好,也不是老师教得不好。所以,我们认为这次考试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的原因是试卷难度过高。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观点的是:

    A.造成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普遍较差的因素很多
    B.学生成绩有波动是正常现象
    C.学校在考试前没有审核试卷难度
    D.学生在考试中成绩普遍较差,或者是因为学生学得不好,或者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或者是因为试卷难度过高

    答案:D
    解析:
    题干通过“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的原因既不是学生学得不好,也不是老师教得不好”得出“这次考试学生成绩普遍较差的原因是试卷难度过高”,选言命题有三个选言肢,否定其中的两个选言肢可以肯定另一个选言肢,所以D项最能支持题干结论;A项削弱了题干结论,B、C两项为无关项。故本题选D。

  • 第15题:

    某中学高中部所有喜欢球类的学生都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因此,有些喜欢美术的同学不喜欢球类运动。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关于该中学高中部学生的断定必须假设的是( )。

    A. 所有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都不喜欢美术
    B. 参加过学校运动会的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
    C. 所有喜欢美术的同学都没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
    D. 有些喜欢美术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

    答案:D
    解析:
    题属于全真判断类问题,考查的是递推原理知识点的应用。根据题干,可翻译为:球类→运动会,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运动会→-球类;题干结论是:有的美术→-球类,要想得到该结论,根据集合推理中的递推原理,可知,我们还需要再加上一个条件,即:有的美术→-运动会,也就是“有的喜欢美术的同学没有参加过运动会”, 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 第16题:

    有一个64名学生的班级,语文历年考试成绩的u=5,又知今年期中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是80分,如果按99%的概率推测,那么该班语文学习的真实成绩可能为()

    A.78
    B.79
    C.80
    D.81

    答案:B,C,D
    解析:
    推断统计;参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 第17题:

    张老师说:这次摸底考试,我们班的学生全都通过了,所以,没有通过的都不是我们班的学生。
    以下哪项和以上推理最为相似

    A.所有摸底考试通过的学生都好好复习了,所以好好复习的学生都通过了
    B.所有摸底考试没有通过的学生都没有好好复习,所以没有好好复习的学生都没有通过
    C.所有参加摸底考试的学生都经过了认真准备,所以没有参加摸底考试的学生都没有认真准备
    D.英雄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经不起考验的就不是英雄

    答案:D
    解析:
    题干推理为:A都是B,所以,非B都非A。A项推理为:A都是B,所以,B都是A;
    B项推理为:非A都非B,所以,非B都非A;C项推理为:A都是B,所以,非A都非B;
    D项推理为:A都是B,所以,非B都非A。
    只有D项与题干推理形式一致,故答案选D。

  • 第18题:

    学生在课程考试时作弊,取消考试资格,所涉考试资格,所涉课程考试成绩记为“()”,并注明“()”字样,不得参加正常补考。


    正确答案:无效;作弊

  • 第19题:

    下列变量中属于比率变量的是()

    • A、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
    • B、学生在数学竞赛上的名次
    • C、某山海拔2749.08米
    • D、学生在60米跑项目上所用的时间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下列命题中,主项周延而谓项不周延的是()。

    • A、参加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外语系的学生
    • B、参加考试的都是新闻系的学生
    • C、参加考试没有不是法律系的学生
    • D、参加考试的多数都是管理系的学生
    • E、小李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正确答案:B,C,E

  • 第21题: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正确答案:语文实践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命题中,主项周延而谓项不周延的是()。
    A

    参加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外语系的学生

    B

    参加考试的都是新闻系的学生

    C

    参加考试没有不是法律系的学生

    D

    参加考试的多数都是管理系的学生

    E

    小李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正确答案: E,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正确答案: 语文实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某班级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5分。如果已知这个班学生的考试分数服从正态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7-87之间的学生大约占全班学生的()

    正确答案: 68%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