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能够感天动地,几千年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始终把最深度、最关切的目光 投给了众天下的苦难苍生。这些百折不挠的血性汉子,从不拿信念、原则和个性做交易, 他们是照出政客、小人和市侩嘴脸的明镜。但文人也有失意的时候,他们的失意往往是有 前提的。杰出的失意文人,能够导致生存意境的敞开、生命个体的强化和生态美感的横 呈。那些文人,如果他们稍稍向君王、向权贵作一丁点的让步,他们就能得到高官厚禄,或 者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可他们太倔,所以遭到流放、受到刑罚、连累家族,甚至身首异处、 血溅七尺,但仍不改其志,也

题目
文人能够感天动地,几千年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始终把最深度、最关切的目光 投给了众天下的苦难苍生。这些百折不挠的血性汉子,从不拿信念、原则和个性做交易, 他们是照出政客、小人和市侩嘴脸的明镜。但文人也有失意的时候,他们的失意往往是有 前提的。杰出的失意文人,能够导致生存意境的敞开、生命个体的强化和生态美感的横 呈。那些文人,如果他们稍稍向君王、向权贵作一丁点的让步,他们就能得到高官厚禄,或 者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可他们太倔,所以遭到流放、受到刑罚、连累家族,甚至身首异处、 血溅七尺,但仍不改其志,也有了当今“文人失意不失志”的美谈。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文人能流传千古的原因
B.文人经常失意的原因
C.文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D.文人倔强性格值得赞赏

相似考题
更多“文人能够感天动地,几千年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为他们始终把最深度、最关切的目光 投给了众天下的苦难苍生。这些百折不挠的血性汉子,从不拿信念、原则和个性做交易, 他们是照出政客、小人和市侩嘴脸的明镜。但文人也有失意的时候,他们的失意往往是有 前提的。杰出的失意文人,能够导致生存意境的敞开、生命个体的强化和生态美感的横 呈。那些文人,如果他们稍稍向君王、向权贵作一丁点的让步,他们就能得到高官厚禄,或”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 )。

    A、有的文人是商人
    B、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C、有的商人是文人
    D、有的商人不是文人

    答案:B
    解析:
    将题干中两句话结合即可得出“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 第2题: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佚名的失意文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田园山水诗的出现,一个原因是政治失意的文人借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寻求抚慰和解脱。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在台湾抗日斗争中,台湾一些有骨气的爱国文人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巨大的爱国热情。他们当中最突出的代表被称为台湾“早期文化三杰”。请说出他们的名字。


    正确答案: 丘逢甲、洪弃生、连横。

  • 第5题:

    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是()。

    • A、有的文人是商人
    • B、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 C、有的商人是文人
    • D、有的商人不是文人

    正确答案:B

  • 第6题:

    问答题
    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李公麟是宋代卓越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以绘画著称。李公麟绘画表现范围广阔,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他的绘画作品塑造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多种人物生动形象。苏轼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他的绘画理论通过著述诗文题跋大量阐述,产生了较大影响。苏轼论画,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文人画艺术主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但更推崇王维。苏轼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并把它与“画工画对立起来。苏轼评画又有“常形”、“常理”之理论,以描绘山石竹木云水而表达“厌于人意”之绘画为上品。传为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反映出文人画家艺术形象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现,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文同和米芾是与苏轼同时的重要画家,文同的“湖州竹派”与米芾的山水画风格对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同是诗人兼书法家,长于墨竹。他与苏轼一样着重在绘画创作中表现主观情怀,运用书法用笔把五代以来兴起的墨竹画推向新水平,开创出了“湖州竹派”。米芾精鉴收藏,善书法,与子米友仁(1074一1153)并以画水墨云山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景色,世称“米家山水”。墨梅亦始于北宋,扬无咎是善画墨梅的文人画家。他所画墨梅朴素无华,具有高雅绝尘的气质。传世之作《雪梅图》寥寥数笔勾出瘦硬枝杈,形象单纯而鲜明,《四梅花卷》画含苞、初开、盛开、花谢四种状态,并题词抒情,体现了士人画诗书画并重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下列说法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正确的是()。
    A

    《古诗十九首》是西周末年一批失意文人在离乱时代的哀怨之音,其主要内容:有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等;有表现男女相思相恋的,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有表现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楼》;有反映失意文人颓废心理和及时行乐情绪的,如《驱车上东门》等。《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是西周末年社会的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B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失意文人在离乱时代的不满和反抗之音,其主要内容:有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等;有表现男女相思相恋的,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有表现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楼》;有反映失意文人强烈反抗斗争情绪的,如《驱车上东门》等。《古诗十九首》虽未能深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东汉末年社会的影子,透露出某种时代气息。

    C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失意政客在离乱时代的哀怨之音,其主要内容:有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等;有表现男女相思相恋的,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有表现下层官僚怀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楼》;有反映失意文人颓废心理和及时行乐情绪的,如《驱车上东门》等。《古诗十九首》虽未能深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东汉末年社会的影子,透露出某种时代气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些,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声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者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

    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B

    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C

    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D

    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
    A

    有的文人是商人

    B

    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C

    有的商人是文人

    D

    有的商人不是文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如果说,清末文人们的失落造成其倡导革新而追求“现代”的话,那么,中国文人“传统”思想骨子里的抗争的确在一直压抑并释放。显然,无论继承或变革中国音乐教育,都必须在传统文化里寻找支持;他们也认识到只有依赖于“传统”,自身的“现代”才能够正统,才能够为中国固有的价值观所肯定。他们对于从西方而来的“现代”的接受在心理上是矛盾的,当猛然发现自己出现身份认同危机时,标榜自身的“传统”质地似乎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传统”对“现代”的发展有正本清源之作用

    B

    中国文人对“传统”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想抗争,又不得不继承

    C

    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传统”

    D

    中国文人对西方文明的接受是矛盾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C项,文中首先指出中国文人“传统”思想骨子里是想抗争的,随后指出继承或变革都离不开“传统”,最后指出中国文人在接受西方“现代”时,“传统”能够帮助他们化解身份认同危机。即文段主要说明“传统”在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传统”。

  • 第11题:

    文人墨客这样一些人因为没有实际的生产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对俏皮话的形成没有什么贡献。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2题:

    下列说法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正确的是()。

    • A、《古诗十九首》是西周末年一批失意文人在离乱时代的哀怨之音,其主要内容:有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等;有表现男女相思相恋的,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有表现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楼》;有反映失意文人颓废心理和及时行乐情绪的,如《驱车上东门》等。《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是西周末年社会的一面镜子,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失意文人在离乱时代的不满和反抗之音,其主要内容:有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等;有表现男女相思相恋的,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有表现下层文人怀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楼》;有反映失意文人强烈反抗斗争情绪的,如《驱车上东门》等。《古诗十九首》虽未能深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东汉末年社会的影子,透露出某种时代气息。
    •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失意政客在离乱时代的哀怨之音,其主要内容:有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远的,如《行行重行行》《明月何皎皎》等;有表现男女相思相恋的,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有表现下层官僚怀才不遇的,如《西北有高楼》;有反映失意文人颓废心理和及时行乐情绪的,如《驱车上东门》等。《古诗十九首》虽未能深入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东汉末年社会的影子,透露出某种时代气息。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哪个成语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正确答案:《岳阳楼记》中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的成语是“迁客骚人”。

  • 第14题:

    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李公麟是宋代卓越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以绘画著称。李公麟绘画表现范围广阔,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他的绘画作品塑造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多种人物生动形象。苏轼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他的绘画理论通过著述诗文题跋大量阐述,产生了较大影响。苏轼论画,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文人画艺术主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但更推崇王维。苏轼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并把它与“画工画对立起来。苏轼评画又有“常形”、“常理”之理论,以描绘山石竹木云水而表达“厌于人意”之绘画为上品。传为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反映出文人画家艺术形象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现,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文同和米芾是与苏轼同时的重要画家,文同的“湖州竹派”与米芾的山水画风格对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同是诗人兼书法家,长于墨竹。他与苏轼一样着重在绘画创作中表现主观情怀,运用书法用笔把五代以来兴起的墨竹画推向新水平,开创出了“湖州竹派”。米芾精鉴收藏,善书法,与子米友仁(1074一1153)并以画水墨云山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景色,世称“米家山水”。墨梅亦始于北宋,扬无咎是善画墨梅的文人画家。他所画墨梅朴素无华,具有高雅绝尘的气质。传世之作《雪梅图》寥寥数笔勾出瘦硬枝杈,形象单纯而鲜明,《四梅花卷》画含苞、初开、盛开、花谢四种状态,并题词抒情,体现了士人画诗书画并重的要求。

  • 第15题:

    两宋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正确答案: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从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无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朴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李公麟是宋代卓越文人士大夫画家他精文学善鉴石器物尤以绘画著称;李公麟绘画表现范围广阔善画人物、鞍马、山水、竹石、花鸟无所不能他精于临摹古画;他的绘画作品塑造出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物;苏轼;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最高境界他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文人艺术主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但更推崇王维苏轼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并把它与画工画对立起来苏轼评画又有“形”常理“常理”之理论以描绘山石竹水而表达“厌于人意”之绘画为上品传为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文人画家艺术形象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现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文同和米芾是与苏轼同时的重要画家;文同的“湖州竹派”;米芾精鉴收藏善书法与子米友仁并以画水墨云山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景色世称“米家山水”墨梅亦始于北宋;扬无咎是善画墨梅的文人画家他所画墨梅朴素无华具有高雅绝尘的气质传世之作《墨梅图》寥寥数笔勾廋硬枝杈形象单纯而鲜明《四梅花卷》画含苞;初开;盛开;花谢四种状态并题词抒情体现了士人画诗书画并重的要求。

  • 第16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能够由“李白是文人”和“李白不是商人”必然推出的是( )。
    A

    有的文人是商人

    B

    有的文人不是商人

    C

    有的商人是文人

    D

    有的商人不是文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哪个成语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正确答案: 《岳阳楼记》中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的成语是“迁客骚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判断题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佚名的失意文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时期出现了哪些具有影响的文人画家?他们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李公麟是宋代卓越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以绘画著称。李公麟绘画表现范围广阔,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古画。他的绘画作品塑造当时不同社会阶层的多种人物生动形象。苏轼以文学知名于世,精于书法,亦能画枯木竹石。他的绘画理论通过著述诗文题跋大量阐述,产生了较大影响。苏轼论画,重视构成艺术形象的主观方面,并在绘画中表现一种超脱世俗、富有诗味的情怀思绪,强调艺术形象的内心根据,认为仅凭技巧修养还不能构成艺术的最高境界。他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提出了“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文人画艺术主张。他虽然也称赞吴道子、崔白、郭熙的艺术,但更推崇王维。苏轼较早地提出“士人画”的概念,并把它与“画工画对立起来。苏轼评画又有“常形”、“常理”之理论,以描绘山石竹木云水而表达“厌于人意”之绘画为上品。传为轼的绘画作品《木石图》反映出文人画家艺术形象更注重主观意趣的表现,并不斤斤计较形似与否。文同和米芾是与苏轼同时的重要画家,文同的“湖州竹派”与米芾的山水画风格对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同是诗人兼书法家,长于墨竹。他与苏轼一样着重在绘画创作中表现主观情怀,运用书法用笔把五代以来兴起的墨竹画推向新水平,开创出了“湖州竹派”。米芾精鉴收藏,善书法,与子米友仁(1074一1153)并以画水墨云山著名,自称“墨戏”,用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景色,世称“米家山水”。墨梅亦始于北宋,扬无咎是善画墨梅的文人画家。他所画墨梅朴素无华,具有高雅绝尘的气质。传世之作《雪梅图》寥寥数笔勾出瘦硬枝杈,形象单纯而鲜明,《四梅花卷》画含苞、初开、盛开、花谢四种状态,并题词抒情,体现了士人画诗书画并重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