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某中学上课时,高年级学生李某到教室外喊赵某,说有事让其出去一趟,班主任张某默许了。赵某走出教室后被李某殴打,导致右眼失明。对赵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第3题:
著有散文集《行走恩平》是恩平人()。
第4题:
如果张某的出票行为无效,则陈某的保证行为亦无效;
如果张某的出票行为无效,并不必然导致保证行为无效;
如果安某到银行要求付款被拒绝,其可以向李某、陈某、张某行使追索权;
如果陈某在签署保证时附加了承担保证责任的条件,则当该条件未成就时陈某不承担责任。
第5题:
批评李娟的想法和做法
与李娟的父母沟通,建议他们改变教育方式,同时倾听李娟的内心想法
与李娟的同学交流,建议其劝说李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对李娟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现阶段对于她来说,学习是最重要的
与李娟的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使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跟李娟交流、沟通,使李娟感到集体的温暖
第6题:
第7题:
2008年1月1日,在群山环抱的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下营村,一辆警车把32岁的李成会带走了。在西峡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李成会供述了她在2007年12月27日毒死女儿的经过。并交代了事情的经过:1996年,下营村的李成会嫁给了同村的张秀华为妻。他们的家庭情况相似,李成会的母亲是个哑巴,父亲在一次盖房子时被砸成伤残,而张秀华的父母也都是痴呆人。两年后,她们的大女儿张娜出生了。2002年,他们又生下了小女儿张娟。张娟是先天性脑瘫,浑身软绵绵的,不会走路和说话。几年来,为给张娟治病,李成会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外债,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对女儿的治疗。2007年12月27日上午,李成会给张娟喂止咳糖浆时,公公指桑骂槐地说她不会生男孩。她感到非常委屈。李成会想,家9口人中有6人不是残疾就是痴呆,女儿的病也治不好,家中外债累累,生活看不到希望,遂产生了和女儿一起死的念头。于是,她把家中以前买的“3911”农药灌入张娟口中,看到女儿不停地呕吐,李成会就想,女儿把农药吐出后死不了,若自己死了,公公一家会嫌弃这个孩子,没人能照顾她。想到这儿,李成会放弃了自杀的想法,没想到下午张娟却死了。 2007年12月27日下午,在湖北十堰打工的张秀华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小女儿患脑充血死了。第二天,张秀华急匆匆回到老家。两天后,妻子告诉他,自己给女儿喂止咳糖浆时,误把农药灌入女儿口中,“反正女儿也死了,你想告就告吧”。然而,张秀华选择了沉默,知道真相的村民也是如此。 事发当天下午,几个村民在黄守军家玩,李成会抱着女儿张娟去串门。当时,大家看张娟呕吐得厉害,就劝她到村诊所看看,她就抱着女儿走了。途中,她第一次给女儿买了一包口香糖。有村民告诉村主任李明军,在李成会家闻到有农药味,李明军赶到后也闻到了农药味。这时,在村诊所里就诊的张娟口吐白沫、生命垂危,李明军急忙打“120”。救护车赶到时,张娟已经死亡。李明军等人在李成会家桌子上发现了外观差不多的2个瓶子,通过标签看到,一瓶是止咳糖浆,一瓶是"3911"农药。李明军问李成会是不是给女儿喂毒药了,她矢口否认。后来,李成会的亲属来了,说要私下解决。当天晚上,张娟被埋在了附近的山坡上。当地村民只是议论,出于同情没有人去告发。邻村的一个群众听说此事后,向西坪镇派出所报了案。2008年1月1日上午,西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开始调查取证。1月2日,经法医鉴定,张娟系中毒身亡。1月18日,李成会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西峡县人民检察院批捕。 在本案中,西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能收集到了哪几种证据?根据现有的证据能否认定李成会涉嫌故意杀人罪?
第8题:
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