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在物价比较平稳时,人们会倾向于实物储蓄,从而抑制了对国债的需求。
第3题:
第4题:
当存贷款利率差缩小时,人们将()
第5题:
供给学派认为,税率与人们的储蓄率是成正比的,税率越高,人们越倾向于储蓄。()
第6题:
资本市场对储蓄的影响表现为()
第7题:
人们在判断某事发生的几率时,倾向于仅仅从他们可以回忆和记起的信息作出判断,而不去致力于挖掘更多的信息。这被称为()
第8题:
减少消费
减少储蓄
增加投资
增加储蓄
第9题:
工人们倾向于公平的报酬
工人们主要是为了获得比别人更多的薪水
工人们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
当员工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会改变自身的行为,以期待到公平感
第10题:
经济状况改善后公司会雇用更多的人,许多被重新雇用的人会购买此前推迟购买的商品。
即使经济状况继续恶化,消费者仍然相信,经济状况最终是会好转的。
即使在经济极端恶化的情况下,失业者也必须不断购买诸如食品这样的生活必需品。
在经济恶化时期,即使未失业的人也会压缩开支;当物价降至最低点时,他们就有储蓄的钱可供消费。
第11题:
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减少储蓄,减少消费
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增加储蓄,增加消费
第12题:
预期理论
选择性知觉
易得性偏差
风险偏好
第13题:
在西方几个核大国中,当核试验得到了有效的限制,老百姓就会倾向于省更多的钱,出现所谓的商品负超常消费;当核试验的次数增多的时候,老百姓就会倾向于花更多的钱,出现所谓的商品正超常消费。因此,当核战争成为能普遍觉察到的现实威胁时,老百姓为存钱而限制消费的愿望大大降低,商品正超常消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
A.兰核试验次数增多时,有足够的商品支持正超常消费
B.在西方几个核大国,核试验受到了老百姓普遍地反对
C.老百姓只能通过本国的核试验的次数来觉察核战争的现实威胁
D.商界对核试验乃至核战争的现实威胁持欢迎态度,因为这将带来经济利益
第14题:
第15题:
近年来,居民个人投资出现多元化倾向,人们不是在存款和购物上进行比较选择,而是更多地寻找“钱生钱”的途径。 居民“钱生钱”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第16题:
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通常()
第17题:
当存、贷利率相差减少时,人们倾向于()
第18题:
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第19题:
央行发布的《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储蓄和消费的居民占比均有所下降,而倾向于“更多地去投资”的人数则有所增加。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投资能获得稳定的高收益②人们投资理财意识增强③存款利率偏低而物价偏高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第20题:
人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特征是导致喜欢与吸引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积极性偏见,倾向于对邻近的人产生喜欢
邻近的人们因频繁接触而熟悉,而熟悉是喜欢的重要条件,所以倾向于互相喜欢
当两个人的特征可以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时,两个人就趋向喜欢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
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减小时,人们倾向予减少储蓄
当存、贷款利率楣差很大时,存贷利率的少量变动不会对储蓄产生很大影响
当存、贷款利率相同时,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
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减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消费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