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次生环境是指
A.天然形成、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B.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
C.环绕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
D.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
E.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的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等重大变化
第2题:
94.自然界是人的生命发展和延续的环境。同时,作为人与自然物质交换过程中介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人们在加工自然的劳动中,才结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并由此形成民族的、阶级的、家庭的等复杂的社会关系。可见( )。
A.人在自然面前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并发展
B.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c.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D.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
第3题:
第4题:
社会生产关系是指()。
第5题:
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
第6题:
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第7题:
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
第8题:
“劳动创造了人”的基本根据是()
第9题:
生产关系是指()
第10题:
劳动使人们结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生产工具并使猿手变成了人手
劳动推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以形成
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第11题:
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劳动是联结人类社会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自然界的中介
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劳动具有社会性
第12题:
地理环境
生产劳动
社会关系
社会意识
第13题:
下列关于人的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极大地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C.自然关乐是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关系是自然关系的延伸
D.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第14题:
第15题: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
第16题:
生产关系是指()。
第17题:
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
第18题:
下列各项,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第19题:
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说明()
第20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
第21题:
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过程
人和人之间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过程
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形成人们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22题: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第23题:
人在自然面前只有被动地适应,才能生存并发展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之上
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可以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为人也是动物
第24题:
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的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