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传统的道德是对应着单纯的生活和与人际关系结合密切的小组织产生的,道德教化在生活单纯的小组织里还能发挥作用。但在高度复杂化的现代社会,如果把人的爱心和慷慨,仅由面对面的方式表现,把移风易俗和重任,仅寄望于少数有德者,很难想象这个社会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
A.道德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
B.道德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具有积极功能
C.在现代社会发扬传统道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D.道德教化在现代社会的功能趋于式微
第3题:
道德对社会生活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方式有: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
第4题:
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庭道德、家庭感情为社会母本,迅速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兄弟”的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对这段话中所指的“人际关系”理解错误的是( )
A.这是一种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B.这种关系往往以家族道德和感情为社会母本
C.这种关系是父母为官员,子弟为下属,朋友和熟人为兄弟
D.这种关系往往在新的环境里产生
“迅速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兄弟”的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C项没有准确复述这句话的意思。
第5题:
第6题:
下列关于保卫人员不道德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道德对社会生活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方式有哪些?
第8题:
道德是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第9题:
社会主义道德是()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第10题:
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
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能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更要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道德教化可以劝人向善,也可以弘扬公序良俗,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
第11题:
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第12题:
仅有法律是无法维系社会运转的
道德能有效补充法律顾及不到的方面
道德生活同法律生活一样都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
道德与法律应同为判断善恶的标准
第13题:
A、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B、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C、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D、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答案:ABCD
解析:(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第14题:
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在功利取向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人们缺乏理性向道德妥协的意识,迷信于理性计算,从而使得信仰与道德日渐荒漠化。信仰的缺失必然造成人无法对生活及生命的意义进行完整解读,缺乏对规则的敬畏,从而信仰被理性“杀死”。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和信仰的相互对立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B.在现代社会,理性需要向道德妥协,人需要有信仰 C.迷信理性,会导致信仰缺失、道德沦丧 D.在现代社会,道德和信仰的形成非常困难
第15题:
道德评价常常与评价者所生活于其中的传统习俗和观念密切联系。对于同一种行为,人们往往依据不同的传统习俗和观念做出不同评价。( )
A.对
B.错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关于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第19题:
职业道德与()的关系最密切,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第20题: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塑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
第21题: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体表现()
第22题:
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原则,对社会风气的好坏起着最直接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职业除了技能与专业的要求外也还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职业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
中国传统道德仅仅制约着公共道德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社会,家庭生活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生活,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中向来特别注重家庭道德的建设
第23题:
道德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
道德教化在传统社会中具有积极功能
在现代社会发扬传统道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道德教化在现代社会的功能趋于式微
第24题:
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