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C、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夏者也
D、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第2题:
翻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第3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始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体现了教育的()
第4题:
“于”的语法现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第5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是把()相分高。
第6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孟子的主张,他主要是为了批驳()的观点。
第7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第8题:
“于”的意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第9题:
历史性
时代性
阶级性
生产性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强调组织中专业化分工的古代思想家是().
第15题: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第16题:
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第17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一语出自()
第18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第19题:
翻译: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教育的普遍性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阶级性
学术性
第23题:
法家
阴阳家
道家
农家
第24题:
孔子
孟子
墨子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