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春节
B、清明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第2题:
"洋"盛"土"衰,折射出的是传统文化遭遇到冷落和尴尬。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认为,不应该拒绝"洋节",因为外来节日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绝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的文化生日。"洋节"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自己。要教育民众在吸收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传承光大本民族传统。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冷遇
B.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
C.我们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
D.我们应该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
第3题:
第4题: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越南的传统节日有()。
第5题:
清明节、中元节和()被称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三鬼节”
第6题:
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
第7题:
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几位同学社会调查发现,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现代人所淡忘,主要是由于它们习俗的主题都是吃: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以至物质生活丰裕后,吃显得不再那么重要,节日因此变淡。这当然是误解。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第8题:
下列中国传统节日中,与道教有关的节日是()
第9题:
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分析导致目前过传统节日缺乏文化内涵的原因。
第10题: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第11题: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重阳节
第12题:
作者支持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日的做法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洋节”越来越成为时尚,大部分青年人已经淡忘了传统节日
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可以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第13题:
和其他\\\"洋节\\\"一样,谁也说不清西方的情人节是从何时传人了中国,在当代都市里,这个情人节的热闹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七夕,\\\"洋节\\\"的备受追捧与传统民俗的冷清寂寥,让人顿觉一丝悲哀。 这段文字中作者最想说的是( )。
A.西方的情人节传人中国的时间
B.我们应该重视中国传统节日
C.西方情人节与中国传统情人节的比较
D."洋节"受追捧,传统节日受冷落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四大节日。
第17题: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被称为“踏青节”的是()。
第18题:
屈原和下列哪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第19题:
“玫瑰”盖过“汤圆”,“元宵”不敌“情人”,传统文化遭受尴尬。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备受冷落,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热衷于过“洋节”、冷落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现象()
第20题: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些节日的月数与日数相同,例如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下列节日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有()
第21题:
第22题:
端午节
清明节
重阳节
春节
乞巧节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