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基础代谢率?测定其有何意义?

题目

何谓基础代谢率?测定其有何意义?


相似考题
更多“何谓基础代谢率?测定其有何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何谓基础代谢率?测定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称基础代谢率(BMR)。由于睡眠时的能量代谢率更低,因此基础代谢率不是机体最低水平的代谢率。
    测定BMR时必须控制以下条件:①清晨未进餐测;②测前不做费力活动,安静平卧半小时以上;③室温控制在20~22℃。
    BMR的正常范围为士10%~15%。甲亢时;BMR比正常值高25%~80%,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较正常值低20%~40%。

  • 第2题:

    什么叫冷滤点?测定其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所谓冷滤点即为在规定条件下,20mL试样开始不能通过过滤器时的最高温度。测定意义:用冷滤点作为表示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更能接近实际使用情况,尤其是对于加有流动性改进剂的柴油,测定其冷滤点更为重要,也可作为贮运保管时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

  • 第3题:

    何谓心脏的相反搏动点,其位置对诊断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透视下心左缘可见左室段的收缩和舒张与其上方的肺动脉段扩张和收缩正好相反,二者的交点称相反搏动点。观察相反搏动点的位置对诊断心室增大有一定帮助。如左心室增大时相反搏动点上移,右心室增大时多下移。但其位置的变化只是相对而言,并无绝对标准,在某些肺动脉狭窄的病例更不易观察。因此,需结合其他征象进行分析。

  • 第4题:

    何谓“阴阳自和”?其对自然界和人体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自和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中医学运用阴阳自和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恢复健康的内在机制。

  • 第5题:

    何谓基础代谢率?测定基础代谢率需满足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1)清晨、清醒、静卧、未有肌肉活动
    (2)测定时未有精神紧张
    (3)测定前夜睡眠良好
    (4)测定前至少禁食12h
    (5)环境温度在20~30℃
    (6)体温正常

  • 第6题:

    何谓生物半减期?测定生物半减期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生物半减期指某一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一般来讲,某种化学物质的生物半减期是相对稳定的。
    测定生物半减期的意义:
    ①可用生物半减期的长短,初步估计该物质在体内蓄积的可能性。
    ②有助于了解其转化及排泄速度、作用浓度蓄积性等毒物的代谢动力学规律,
    ③可指导临床上正确应用排毒药物。

  • 第7题:

    何谓牵涉性痛?如何产生?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一)概念:由于内脏疾病引起体表部位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
    (二)产生机制:
    (1)发生牵涉痛的部位与患病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它们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根神经支配,由于患病内脏与相应皮肤区域进入脊髓的神经末梢投射到同一脊髓神经元,经同一上行纤维上传至脑,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意识到的是来自皮肤刺激产生的痛觉,所以把同一神经通路传入的来自患病内脏的痛觉传入冲动误认为是来自相应体表区域;
    (2)至于痛觉过敏是由于某内脏与某皮肤区域的传入神经在脊髓的同一区域的灰质内替换神经元的,亦即它们的脊髓中枢是在同一区域的,由患病内脏传入的冲动将会提高相应的脊髓中枢兴奋性,从而影响邻近中枢,以致由皮肤传入的冲动能引起更大的兴奋,由此上传的冲动增强,这可能是痛觉过敏的原因。
    (三)意义:临床上,当病人主述体表某部位疼痛时,医生应考虑到由内脏疾患引起牵涉痛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 第8题:

    问答题
    何谓恒摩尔流量的假设?其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在精馏塔计算中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1)恒摩尔汽流恒摩尔汽流是指在精馏塔内,从精馏段或提馏段每层塔板上升的汽相摩尔流量各自相等,但两段上升的汽相摩尔流量不一定相等。
    即精馏段提馏段
    (2)恒摩尔液流恒摩尔液流是指在精馏塔内,从精馏段或提馏段每层塔板下降的液相摩尔流量分别相等,但两段下降的液相摩尔流量不一定相等。
    即精馏段提馏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何谓基础代谢率?测定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入在清醒、安静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称为基础代谢率(BMR)。由于睡眠时的能量代谢率更低,因此基础代谢率不是机体最低水平的代谢率。测定BMR时必须控制以下条件:①清晨未进餐测。②测前不做费力活动,安静平卧半小时以上。③室温控制在20℃~22℃。BMR的正常范围为±(10%~15%)。甲亢时BMR比正常值高25%~80%。甲状腺功能低下时BMR较正常值低20%~40%。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基础代谢率?测定基础代谢率需满足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
    (1)清晨、清醒、静卧、未有肌肉活动
    (2)测定时未有精神紧张
    (3)测定前夜睡眠良好
    (4)测定前至少禁食12h
    (5)环境温度在20~30℃
    (6)体温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何谓AG?测定AG对诊断酸碱失衡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A.G即阴离子间隙(aniongap),系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的差值。
    意义:①是代谢性酸中毒分类的一种依据;
    ②在诊断混合型酸碱失衡时,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及三重失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何谓燃烧温度?何谓理论燃烧温度?何谓燃料理论发热温度?各有何意义?其值决定于哪些因素?


    正确答案: 燃料燃烧时燃烧产物达到的温度,即所谓燃烧温度。在实际条件下的燃烧温度与燃料种类、燃料成分、燃料条件和传输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有关。
    理论燃烧温度是燃料燃烧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明某种成分的燃料在某一燃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理论燃烧温度是分析炉子的热工计算的一个重要依据,对燃料和燃烧条件的选择、温度制度和炉温水平的估计及热交换计算方面,都有实际意义。
    理论发热温度是从燃烧温度的角度评价燃料性质的一个指标。

  • 第13题:

    何谓基础代谢?何谓基础代谢率?


    正确答案: 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 第14题:

    步态分析有何意义?何谓步态周期?何谓病理步态?步态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步态是一种主体活动,以两下肢为主,是人体多部位多种活动协调形成的一种行为。如果身体骨骼、关节、肌肉或神经伤残,则会产生病理步态。精神心理因素对步态也有影响,可导致步态异常。分析步态类型有助于对疾病作出诊断,并决定如何使用矫形器、假肢之类的治疗措施。它是康复评定主要内容之一。
    步态周期:是指以一足跟着地到同一足跟再次着地为止的连续性周期,称为总步态周期。包括站立期(StancePhase)和摆动期即举步期(Swingphase)。正常人站立期占60%~65%,摆动期占35%~40%。
    病理步态(异常步态):产生异常步态的原因有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肌无力、感觉障碍、运动不协调等。常见的病理步态有减痛步态(见于下肢疼痛、患肢无力),跨槛步(见于足下垂),回旋步态(又称偏瘫步,见于足内翻),斜肩步态(见于双下肢不等长),股四头肌步态(见于股四头瘫痪、膝后伸,上身前倾),臀大肌步态(见于臀大肌瘫痪、躯干后倾、快步时步幅短缩),臀中肌步态(见于臀中肌瘫痪、患侧骨盆抬高、躯干向健侧摆),前冲步态(见于帕金森病和其他基底节的疾病),剪刀或交叉步态(见于大脑性瘫痪),酩酊或醉汉步态(见于小脑性共济失调)等。
    步态评定的目的是评定有无肢体残疾及残疾程度。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对比训练前后的步态变化,评定康复效果;对比安装假肢前后步态变化,评定假肢效果。

  • 第15题:

    何谓药物的分配系数?测定药物的分配系数对药物制剂研究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是指药物在两个不相混溶的溶剂中溶解并达到平衡时浓度的比值。油/水分配系数的意义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吸收、分布、转运与药物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有关。也即和油水分配系数有关。药物要有适当的脂溶性,才能扩散并透过生物膜,而水溶性才有利于药物在体液内转运,达到作用部位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物效应,所以药物需要有适当的油水分配系数。

  • 第16题:

    何谓视力?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视力又叫视敏度,是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也就是看清物体上距离最小的两点的能力。视力测定是检测视觉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近视、远视、散光等均可致视力降低。

  • 第17题:

    何谓油源对比?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油源对比包括油—岩、油—油、气—气、油—气岩的对比,实际上地化对比的核心问题就是油—岩和气—岩的对比以及天然气的成因分类。其主要意义是:
    1)查明盆地内含油层与生油层的关系,确定生储盖组合的产能及分布特征。
    2)了解油气运移的方向和途径。

  • 第18题:

    抗燃油有哪些监测指标,测定其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1)透明度:将抗燃油放于干燥的试管中,在一定的温度下观察其透明度。观察抗燃油中有无沉淀物及混浊现象是判断油品污染与否的直观依据。如果观察结果为均匀无混浊现象,则认为油质透明良好。
    (2)颜色:新抗燃油一般为浅黄色的液体。如果运行中油品颜色急剧加深,说明油质有老化的可能。我们必须要同时分析其它控制指标,查明原因。
    (3)倾点:测定倾点可以掌握抗燃油的低温性能,以便判断油品是否被其它液体污染。倾点的测定必须重复进行,如果油品受到污染,倾点会升高。
    (4)密度:测定密度可以判断则否正确,还可以判断油品中是否混入其它液体或过量空气。测定密度时,要求温度恒定,在标准温度20℃下或接近这个温度,测定最为准确。
    (5)运动粘度:运动粘度的测定也可以判别油是否正确,判别油品是否被其它液体污染。
    (6)水分:水分是一项重要监督指标,抗燃油含有水分会导致油品水解劣化,酸值升高,含有水分还会造成系统部件腐蚀,如果运行中抗燃油水分含量超标,应迅速查明原因,消除缺陷,对运行油品采取滤水脱水措施。
    (7)酸值:酸值直接反应抗燃油的老化或水解程度,如果运行中抗燃油酸值升高,表明抗燃油分解或水解而劣化。如果酸值升高很快,必须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油质进一步劣化。
    (8)闪点:闪点降低,说明抗燃油中产生或混入了易挥发可燃性组分,这时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机组安全运行。
    (9)自燃点:抗燃油的自燃点高于普通矿物油。自燃点高些,这是抗燃油阻燃油的一个方面,因此抗燃油的自燃点是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一项主要指标。如果运行中自燃点降低,说明抗燃油被矿物油或其它易燃液体污染,应迅速查明原因。
    (10)氯含量:氯是设备材料遭受腐蚀损坏的有害元素,抗燃油中氯含量过高会加速伺服阀的腐蚀,某些密封材料还会遭受损坏,新油含氯量与油品加工工艺有关,一般要求小于50μL/L。运行油含氯量主要是采用氯化剂或有水混入污染所致因此,电阻率
    (11)电阻率:抗燃油的电阻率一般都比较高,如果电阻率降低,就表明油品已物质所污染,此时必须同时测定酸值、水分、氯含量等项目,根据这些项目的测定值,判断是否被污染及被污染的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颗粒度:颗粒度合格情况是现在大型机组润滑油质的一项重要指标。颗粒度不合格,表明油中杂质多,结果会造成调速系统摆动、卡涩,造成润滑系统磨损,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对于抗燃油颗粒度的测定,更是重要的检测项目,我们要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确保抗燃油颗粒度合格,特别是对新机组启动前或检修后的调速系统,必须进行严格的冲洗过滤。运行过程中,如检测出抗燃油中颗粒度不合格,应迅速查明原因,必要时停机检查,清除隐患。
    (13)泡沫特性:泡沫特性是来评价油品中形成泡沫的趋向性及形成泡沫的稳定性。抗燃油在运行中形成的泡沫将直接威胁着机组的安全运行。如果泡沫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假油位,导致系统油压不稳,润滑性能下降,因此必须采取清除泡沫的措施。
    (14)空气释放值:空气释放值的大小,表示油品析出空气的能力。油中含气量愈少愈好,抗燃油含气量更应该少些。如果抗燃油的空气释放值较大,说明油品与空气分离能力低,可能造成油品密度下降,润滑性能下降,油品的压缩性能变化,致使调速系统的迟缓率加大。国际组织及一些先进国家将次特性列为监控项目。
    (15)矿物油含量:如果抗燃油在运行中被矿物油污染,则自燃点会降低,密度和倾点等指标也会变化,结果降低抗燃性。因此如果发现一些测定指标发生变化,应进行矿物油含量的测定,以确认污染源及污染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消除污染,或更换新油。

  • 第19题:

    问答题
    何谓中心静脉压?它的高低取决于什么?测定其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正常值为5~12cmH[2gif]O。它的高低取决于心室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测定意义:判断心功能、指导输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何谓心脏的相反搏动点,其位置对诊断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透视下心左缘可见左室段的收缩和舒张与其上方的肺动脉段扩张和收缩正好相反,二者的交点称相反搏动点。观察相反搏动点的位置对诊断心室增大有一定帮助。如左心室增大时相反搏动点上移,右心室增大时多下移。但其位置的变化只是相对而言,并无绝对标准,在某些肺动脉狭窄的病例更不易观察。因此,需结合其他征象进行分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何谓基质容重?与比重之间有何区别?容重在生产上有何意义?如何测定?

    正确答案: (1)容重指单位体积固体基质(包括孔隙)的质量;(2)比重指单位体积固体基质(不包括孔隙)的质量;容重与比重均指单位体积固体基质的质量;均以g/L、g/cm3或kg/m3来表示。区别在于容重所指的单位体积基质中包括孔隙所占有的体积,而比重所指的单位体积基质就是基质本身的体积,而不包括空气或水分所占有的体积。(3)基质的容重与基质粒径和总孔隙度有关,其大小反映了基质的松紧程度和持水透气能力。容重过大,说明基质过于紧实,不够疏松,虽然持水性较好,但通气性较差;容重过小,说明基质过于疏松,虽然通气性较好,有利于根系延伸生长,但持水性较差,固定植物的效果较差,根系易漂浮。(4)生产上测定容重的方法:用一已知体积的容器装入待测基质,再将基质倒出后称其质量,以基质的质量除以容器的容积即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何谓“阴阳自和”?其对自然界和人体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阴阳自和是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中医学运用阴阳自和理论来说明人体阴阳自动协调促使病势向愈和机体恢复健康的内在机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