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审美关系是由客体,譬如“花”的形象形式刺激主体生理心理机制,满足主体潜能或本能需求而建立的。某个个体能否与某个客体建立前文化审美关系,完全取决于主体生理心理机制是否健全、取决于客体形象形式能否吸引或激起主体好感。设若主体生理心理机能残缺,比如色盲耳聋,那么,任何绚丽的花朵、和谐的旋律对他都没有美的魅力;设若客体形象丑陋结构失衡,比如瞎眼跛腿,那么,它对任何健全的主体也不会产生美的魅力。在这种纯粹前文化审美关系中,任何美的理性概念都是没有意义的。
更多“什么是审美关系?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什么说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应当成为美学思考的起点、重点和焦点。
    (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审美关系是通过对对象外观、形式的观照,返回到主体的内心,以自己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圆融一体的境界。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自由关系是人与世界形成审美关系的关键。自由首先表现为超功利性,其次,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意义形象而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再次,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逻辑在先原则)。

  • 第2题:

    什么是审美观?怎样的审美观是真确的?
    审美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美观是指总体美学观,即主体对美、审美、创造美所持的相对稳定的总体观念和指导思想,它包括美的生成观、发展观、本质观等。狭义的审美观是指审美的观点,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等。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一定时期社会生活所制约,同时,也受世界观和美学传统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以及个人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审美经验等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观。
    正确的审美观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原则,把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以鲜明生动的感性形式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反对和摒弃一切假的、丑的、恶的事物,以审美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客观对象,按照美的规律美化自身、美化世界。

  • 第3题:

    尼采所论“我们有艺术,这使我们不因真理而毁灭”,其显示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关系是什么? (1.3)

    A.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一致性

    B.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无关系

    C.审美现代性是对启蒙现代性的弥补

    D.启蒙现代性是对审美现代性的超越


    审美现代性是对启蒙现代性的弥补

  • 第4题:

    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
    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审美就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人们需要借审美活动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精神自由和享受。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性和人格就会被扭曲、分裂和异化。马克思提出人要全面地上有自己的本质力量,强调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就是要塑造健全的充实的人。而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审美,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践,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审美活动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是我们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就是不可或缺的。

  • 第5题:

    康德从哪些方面分析了审美判断的特征,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什么?
    康德在“美的分析”中,从质、量关系和情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审美判断的特征。
    (1)从质上看,审美判断是一种没有实际的利害关系的快感。这种审美判断即使没有官能能感性的利害关系的快感。这种审美判断既是没有官能能感性的利害感,也没有理性目的的利害感,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感。这种快感的对象便被称为美。
    (2)从量的角度考察审美判断时,他认为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有效性,但这种有效性即不是官能快感,也不是对象的某种善的属性,所以这种普遍性是一种主观判断,一种主观的心境,即主观的普遍性。
    (3)从关系的角度来考察审美判断的特点,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也就是说,审美判断即无官能目的,也不涉及对象是否完善,它是对象的形式符合了人的主观心境的过程和结果。
    (4)从情状的角度来考察审美判断的特点,审美判断具有没有概念饿必然性,即面对美得对象就比如产生审美快感。从上述情况看,质、量、关系和情状这四个方面,质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