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改写句子。1.一位旅客正出神入化地望着窗外那笔直的白杨树。(缩句)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陈述句)3.今天,我家添置了空调、电脑、沙发和家具。(修改病句)4.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被字句)5.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转述句)

题目

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位旅客正出神入化地望着窗外那笔直的白杨树。(缩句)

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陈述句)

3.今天,我家添置了空调、电脑、沙发和家具。(修改病句)

4.刘胡兰的动人事迹深深感动我们。(被字句)

5.蔺相如对赵王说:“我愿意带和氏璧到秦国去。”(转述句)


相似考题
更多“按要求改写句子。1.一位旅客正出神入化地望着窗外那笔直的白杨树。(缩句)2.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 ”相关问题
  • 第1题: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望着那花俏”反应的是就业心理问题中的()。

    A、自负心理

    B、自卑心理

    C、嫉妒心理

    D、急躁心理


    参考答案:A

  • 第2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美)
    (三)深入研读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
    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
    (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四)巩固提高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仅仅是写白杨树吗?运用了什么手法?
    (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精神。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五)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图片,回顾本课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阅读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你简单的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茅盾?


    答案:
    解析:
    1.象征,是要把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象征手法的作用主要有: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茅盾用白杨树象征了那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蚀》三部曲:《幻灭》《追求》《动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 第3题:

    下面按要求改写的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蜜蜂在花丛中飞。”改成拟人句:蜜蜂在花丛中轻歌曼舞。

    B.“挑山工对我说:‘我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改成转述句:挑山工对我说,他 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

    C.把“今天很热”改成比喻句:今天像夏天一样热。

    D.“这只白公鹅非常骄傲。”改成疑问句:难道这只白公鹅不骄傲吗?


    D

  • 第4题:

    英语四级错的提数,听力单选6,单词3,句子1.快去阅读6,选词5 仔细阅读5 完型7句子2.求估分!


    你可以上网用估分器算下。

  • 第5题:

    按其语气类别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1)()句;(2)()句;(3)()句;4()句。
    陈述;疑问;祈使;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