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卖镜子的人,他卖各式各样的镜子:大的,小的,圆的,方的……他的镜子质量很好,他的口才也不错,生意做得很红火。
但是,他忙于经营,连饮食起居、梳洗的时间都没有,外观逐渐邋遢(lā tā),自己(竟然 虽然)丝毫没有发觉。后来不知怎的,买镜子的人越来越少了,生意也越来越清淡。
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铺开摊子,好多人围过来看货,他就向大家宣传开了。
一位顾客手里拿着一面挑好的镜子,本(打算 计算)买,但端详了一下他的脸,忽然“扑哧”一笑,放下镜子,扭头就走了。
卖镜子的人不明白 拉住一位老人问 怎么 我的话错了吗 老人慢慢地说:“你的话倒是没错,不过,你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
卖镜子的人拿起镜子一照,(顿时 及时)羞得满脸通红。原来他每天只是胡乱擦洗了一下脸,从没拿镜子好好照过自己。他的脸啊,竟像唱戏的大花脸似的。
他终于懂得了:一个卖镜子的人,必须以自己清洁的脸,作为自己照镜子的最好证据。只有这样,(宣传 宣告)才会有说服力,不然,任凭有多好的口才也没用。此后,他很注意梳洗整容了,生意也一天天好转了起来。
去掉括号里搭配不合适的词语。
第1题:
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现象,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是()
A.列夫.托尔斯泰
B.莎士比亚
C.伏尔泰
D.贝多芬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白纸、黑纸、镜子、红纸四种物体,吸收光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
第5题:
在贵阳市区城基路菜场卖了一年的菜,菜贩朱时恒有了一帮忠实的顾客群。原因是,他卖菜可以论斤,可以论个,可以削皮,可以剥壳,他卖的萝卜可以只买皮或是只买心,他卖的青菜可以只买叶或是只买帮。 朱时恒是来自贵阳市郊乌当区的农民,刚到城里卖菜的时候,并不懂得这样细分。有一次他在卖青菜的时候,一位做泡菜的大妈希望只买菜帮,碰巧另一位女士又只要叶,结果两人做了分割。这件事给了朱时恒很大启发,他决定冒冒风险,对小菜来个全面细分,完全按顾客的要求出售,没想到还真成功了。不仅顾客满意,自己也因反传统“分开卖”而赚到了钱。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忠诚顾客。这些忠诚的顾客成了聪明菜贩的衣食父母,生意虽小,却也做得有板有眼。菜贩们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读了这个小故事,请结合市场细分的重要作用谈谈你的体会。
第6题:
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现象,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是()
第7题:
人对世界的认识就像镜子映照他物。
第8题:
第9题:
列夫.托尔斯泰
莎士比亚
伏尔泰
贝多芬
第10题:
第11题:
李斯
萧何
魏征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汉代有一种经常出现“┏、┓、┗、┛”图案的镜子,这种镜子被称为规矩镜。
第16题:
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第17题:
由于他的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形象描绘和对旧制度的深刻批判,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
第18题:
患者反复照镜子,因为他看到镜子中自己的脸变形了,此现象是()
第19题:
白纸、黑纸、镜子、红纸
黑纸、红纸、白纸、镜子
镜子、白纸、红纸、黑纸
第20题:
对
错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幻觉
错觉
妄想
感知综合障碍
感觉过敏
第23题:
记下身体肥胖的地方
对着镜子做运动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发愁
记下身上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