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特征是指读者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所表现出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与职业阅读活动的综合现象。
第2题:
职业活动的最基本目的是获得谋生的经济来源。
第3题: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
第4题:
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 )
第5题:
以下关于职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6题: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法律对商人的定义的是()
第7题:
职业的价值性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是以获得谋生的经济来源为目的,必定要从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第8题:
经济不景气时期,一些劳动都失去了原来较好的职业,不得不接受条件较差的职业,这属于跨职业流动中的水平流动
家庭两代人之间的职业相似性越高,则表明竞争对于职业选择的作用越大
劳动者进行跨职业流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报酬以及更高的职业地位
只有职业收入高于或接近中值水平的职业才会有劳动力的净流入
第9题:
职业能力特征
技术技能
职业环境
职业报酬
第10题:
职业描述
职业定位
职业目标
职业评价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职业是个体进入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社会位置和劳动角色
职业是从事某一专门工作和活动的社会分工
职业是具有专门性、具体性、连续性、稳定性特征的社会活动
劳动者从事某项社会职业上作,必定获得一定的报酬,并得到满足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刨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工作
第13题:
职业道德是根据职业活动的特征,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用条例、章程、守则、制度、公约等以简明的形式作出规定。
第14题:
()是指对职业的各种属性,如名称、特征、技能要求、报酬等进行的描述,便于指导社会就业。
第15题:
只有丰厚的报酬,才能获得职业幸福感。
第16题:
职业的基本要素有()。
第17题:
职业培训是指直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和()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智力开发活动。
第18题:
在职业描述过程中出了职业名称、职业定义、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要求、职业资格资质、职业人格特征外,还要包括()
第19题:
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获得职业卫生资格
获得职业卫生经费
获得职业卫生目的
第20题:
从事职业活动所获取的报酬
职业名称
工作或劳动的对象、内容、方式及场所
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
从事该职业事业所需要的资格和能力
第21题:
目的性,即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偿为目的的职业活动
稳定性,即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定的职业活动形式
规范性,即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被保险人从事的职业与其死亡率、伤残率及发病率有很大关系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