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性粒细胞毒性变主要的临床意义是辅助诊断A.贫血B.部分遗传病C.机体感染D.营养不良E.自身免疫性 ”相关问题
  • 第1题:

    急性白血病病人容易发生感染,主要原因是( )。

    A.白细胞增多

    B.继发性营养不良

    C.成熟粒细胞缺乏

    D.长期贫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E.化疗药副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 第2题:

    急性白血病易发生感染,主要原因是

    A. 白血病细胞增多??
    B. 继发性营养不良?
    C. 成熟粒细胞缺乏
    D. 长期贫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E.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答案:C
    解析:

  • 第3题: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主要是

    A.药物造成的细胞膜毒性反应
    B.NK细胞参与的ADCC反应
    C.补体参与的溶血反应
    D.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细胞毒作用
    E.中性粒细胞参与的细胞毒作用

    答案:C
    解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生机制:服用甲基多巴类药物或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EB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使红细胞膜表面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这种抗体与改变的红细胞表面成分特异性结合,激活补体,溶解红细胞,引起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 第4题: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常见于( )。

    A.粒细胞性白血病

    B.脾功能亢进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急性化脓性感染

    E.病毒性感染


    正确答案:D
    解析: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 第5题:

    黄先生,体温39.1℃,查血:白细胞计数15.0×10/L,中性粒细胞0.08,分叶核0.8,淋巴细胞0.12,提示

    A.病毒性感染
    B.细菌性感染
    C.伤寒
    D.药物过敏
    E.自身免疫性疾病

    答案:B
    解析:
    体温超过38℃时为感染征象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为成人(4.0~10.0)×10/L,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为成人0.5~0.7,分叶核的正常范围为成人0.50~0.70,淋巴细胞的正常范围为成人0.20~0.40。当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淋巴细胞均增高时提示细菌性感染(B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