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刑法主张。
在刑罚宽严的问题上,朱熹力主“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
第一,主张恢复肉刑,“今徒、流之法,既不足以止穿窬淫放之奸,而其过于重者则又有不当死而死,如强暴脏满之类者”。如果恢复肉刑,虽然摧残了人的肢体,却保全了他的性命,且又不能继续作恶。这是“仰合先王之意而不适当之宜”的办法。
第二,限制赎刑。他认为,原来规定的赎刑,只适用于轻罪。“罪之极轻,虽入鞭扑之刑而情法犹有可方议者。”后世出现的“赎五刑法,非圣人意也。”如果重罪仍适用赎刑,结果是有财者杀人伤人而可幸免刑狱之苦,无幸者又何其不幸。因此,对赎刑的使用必须严加限制。
第三,严惩“奸凶”。朱熹主张,对于危害封建统治的“奸凶”要迅速加以惩处,决不宽贷。他说:“早正典刑,使奸凶之人,不得以迁延幸免。以“以严为本”为原则,朱熹还要求维护封建等级制,审理案件须分清尊卑、上下、长幼、亲疏的区别,然后才判断其是非曲直。他向皇帝建议:“臣伏愿陛下深诏中外司政典狱之官: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虽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其不幸至于杀人者,虽有疑虑可悯,而至天奏谳,亦不许辄用拟贷之例。”由此可见,朱熹的“以严为本”,最终是以维护纲纪伦常为其根本原则的。为了维护纲纪伦常,他不惜抛弃“直”与“不直”的是非界限,混淆罪与非罪的区分。
第2题:
第3题:
关于现代教育管理学科研究的对象,目前提法不一,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主张研究教育管理现象;二是主张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三是主张研究()
A教育管理规律
B教育管理制度
C教育管理人
D教育管理问题
第4题: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人主张以人为中心,有人主张以生态为中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5题:
朱熹以“存天礼、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主张()。
第6题:
有人主张以白话文翻译经典,而有人主张以文言文翻译,该如何看待?
第7题:
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
第8题:
第9题:
教育管理规律
教育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人
教育管理问题
第10题:
系统均衡
人性假设
运动控制
信息沟通
第11题:
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
应经合义,顺情便民
德礼政刑,相为始终
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
第12题:
主张恢复肉刑
主张取消肉刑
主张扩大赎刑
主张取消赎刑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第15题:
在人与自然的问题上,有人主张以人为中心,有人主张以生态为中心?
第16题:
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
第17题:
先秦诸子中,有人宣扬仁爱,有人宣扬兼爱。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第18题:
下列各种法律思想哪些是朱熹的()。
第19题:
有人主张“惩前毖后方能治病救人”,但是也有人主张“鼓励的办法更容易使人改正错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