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关于本校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2题:
把原稿放在校样边上,先看原稿再看校样的校对操作方式是()。
第3题:
各级校对人员都要做的工作有()等。
第4题:
校对人员发现原稿中的差错,应该用铅笔将差错标出后,在校样版心外的空白处提出疑问。至于是否修改,由()决定。
第5题:
关于本校法的说法,正确的有()等。
第6题:
点校是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由于原稿与校样有较大距离,头部转动的间隔时间若稍长,不容易把原稿上的文字、符号完全记住
校对人员阅读原稿和校样的视野比较宽,便于看清原稿上的各种修改和标注
平行点校是部分吸收了读校优点的点校
校对人员工作时头部要左右或上下摆动,两手也受到约束,容易疲劳
第7题:
要通过本书稿前后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责任校对利用本校法查出讹误后,应在校样上及时改正
运用本校法须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对疑点通过推理分析进行是非判断
运用本校法须将原稿放在校样左方,比照原稿逐字逐句校对校样
本校法是在通读校样时采用的方法
第8题: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责任校对
校对室主任
责任编辑
总编室主任
第9题:
点校
连校
读校
分校
第10题:
直接用红笔将差错等改过来
直接用蓝笔将差错等改过来
用红笔将差错等圈出来并在版心外的空白处提出疑问
用铅笔将差错等圈出来并在版心外的空白处提出疑问
第11题:
修改
检查
编写
标注
第12题:
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
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
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
负责校正原稿中的文字错误
解决二级校对、三级校对在校样上对原稿的质疑
第13题:
下列关于校对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第14题:
一级校对的主要职责是()。
第15题:
校对人员发现原稿中的差错,要用铅笔将差错圈出来在校样空白处提出疑问。这项工作()。
第16题:
下列关于校对的概念正确的是()。
第17题:
通读前,校对人员应了解此前校样已经完成的校对、改版过程及校对质量
通读过程中脱离原稿阅读、检查校样
通读时,要消灭校样上遗留的各种差错
校对人员发现是非差错,通过质疑的方式用色笔标注在校样上,待通读完成后交给编辑处理
承担校样通读工作的校对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丰富的校对工作经验
第18题:
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
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
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
负责校正原稿中的文字错误
解决二级校对、三级校对在校样上对原稿的质疑
第19题:
要通过本书稿前后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责任校对利用本校法查出讹误后,应在校样上及时改正
运用本校法须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对疑点通过推理分析进行是非判断
运用本校法须将原稿放在校样左方,比照原稿逐字逐句校对校样
本校法是在通读校样时采用的方法
第20题:
通读初校样
进行计算机校对
对片
对原稿差错质疑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
第21题:
只需在通读时进行
各个校次和通读检查时都要进行
只需在初校时进行
三校时不宜进行
第22题:
这是在通读校样时采用的方法
要通过对本书前后、左右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
须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对疑点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
责任校对利用本校法查出讹误后,应在校样上及时改正
须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第23题:
通读初校样
进行计算机校对
对片
对原稿差错质疑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消灭排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