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题目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

A.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B.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C.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空气离子化的论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正确答案:E

  • 第2题:

    陈某欲制造火车出轨事故,破坏轨道时将螺栓砸飞,击中在附近玩耍的幼童,致其死亡。陈某的行为被及时发现,未造成火车倾覆、毁坏事故。关于陈某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
    B.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
    C.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破坏交通设施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想象竞合犯。 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指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的破坏交通设施的行为,制造了公共交通隐患的危险结果,该危险结果进一步发展为现实的侵害结果。陈某砸铁轨是破坏交通设施、制造公共危险的行为,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由于没有因为破坏交通设施的基本行为发展出更严重的结果,所以只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陈某破坏铁轨时不小心将附近幼童砸死,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属想象竞合,应择一重罪处罚。故C项正确。
    [注意]陈某过失导致幼童死亡不是基本结果发展的加重结果,而是一行为数结果的情况。

  • 第3题:

    甲潜入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盗窃罪的未遂犯
    B.盗窃罪的既遂犯
    C.盗窃罪的中止犯
    D.盗窃罪的预备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甲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行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 第4题:

    关于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侮辱诽谤罪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C、刑讯逼供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D
    解析:
    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可以和解的案件包括:①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②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A属于自诉案件,根本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B的犯罪主体既有可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能不是。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不能刑事和解,因此,B错误。C选项的刑讯逼供罪虽然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的犯罪案件,但是不是因为“民间纠纷”,而是司法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因此,C错误。D符合法定的可以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是正确答案。

  • 第5题:

    关于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侮辱诽谤罪
    B.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C.刑讯逼供罪
    D.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D
    解析:
    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77条的规定,可以和解的案件包括:①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②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A属于自诉案件,根本不符合题意,错误选项。B的犯罪主体既有可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能不是。如果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不能刑事和解,因此,B错误。C选项的刑讯逼供罪虽然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的犯罪案件,但是不是因为“民间纠纷”,而是司法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因此,C错误。D符合法定的可以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是正确答案。

  • 第6题:

    下列关于盐渍土的论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五篇第七章第二节第二点进行判断:A项,硫酸盐渍土有较强的腐蚀性,氯盐渍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B项,盐渍土的含水率较低且含盐量较高时其抗剪强度就较高;C项,盐渍土的起始冻结温度随溶液的浓度增大而降低,且与盐的类型有关;D项,盐渍土的盐胀性主要是由于硫酸盐渍土中的无水芒硝吸水变成芒硝,体积增大。

  • 第7题:

    批评孩子时,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是()。

    • A、将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过失相混淆
    • B、因为孩子的过失而贬低孩子本人
    • C、以偏概全
    • D、不能明确指出错误所在、导致到后果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下列关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罪是结果犯
    • B、该罪是行为犯
    • C、该罪主观方面既可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 D、该罪主观方面是过失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 A、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
    • B、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 C、动物被饲养人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 D、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共犯,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

    尽管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的,但在共同犯罪中,有主犯不一定有从犯

    B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成立妨害作证罪的帮助犯

    C

    指使证人作伪证的,属于实行犯

    D

    实行犯可能是胁从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罪是结果犯

    B

    该罪是行为犯

    C

    该罪主观方面既可以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

    该罪主观方面是过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1年真题]
    A

    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B

    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C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D

    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由此可见,过失犯罪的成立要求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B项,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就过于自信的过失而言,危害结果的发生违背了行为人的意愿
    C项,《刑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是指刑事法律,因为只有刑事法律才有权规定犯罪和刑罚。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
    D项,故意和过失都是责任形式,但是二者对法益的背反态度不同,所代表的罪过程度或非难可能性也不同,很显然,过失比故意的罪过程度要低很多。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比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 第13题:

    关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罪过形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只能是故意
    B.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C.只能是间接故意
    D.只能是过失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理解。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主观方面,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 第14题:

    乙杀丙,见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欲将丙送医。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乙遂离开。丙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D.因没有救助义务,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罪的判断。故意犯罪也能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因此,乙杀丙后对丙的生命具有救助义务,那么乙不救助就成立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路人甲劝阻乙救助丙,使丙不能得到救助,甲就成为乙不作为犯罪的教唆犯。

  • 第15题:

    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过失犯只能是结果犯
    B.过失犯没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C.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相对应的故意犯罪
    D.由于重大责任事故罪是结果犯,因此其是故意犯


    答案:D
    解析:
    考点:过失犯
    讲解:关于A项。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能成立过失犯。换言之,所有的过失犯都只能是结果犯。因此,A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B项。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只能发生在直接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是没有上述形态的。因此,B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C项。与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较低,人身危险性相对较大,因此,其刑事责任自然要比相对应的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要低一些。因此,C项正确,不当选。
    关于D项。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是结果犯,但其罪过形式则只能是过失,具体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因此,D项错误,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 第16题:

    陈某欲制造火车出轨事故,破坏轨道时将螺栓砸飞,击中在附近玩耍的幼童,致其死亡。陈某的行为被及时发现,未造成火车倾覆、毁坏事故。关于陈某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
    B、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犯
    C、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基本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答案:C
    解析:
    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选项A.D错误,《刑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案中“未造成火车倾覆、毁坏事故”,因此不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结果加重犯。
    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破坏轨道时将螺栓砸飞,击中在附近玩耍的幼童,致其死亡”可知对死亡结果的主观上应为过失或者意外事件,对被害人不存在杀人故意,因此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 第17题:

    关于计算挡土墙所受的土压力的论述,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答案:C
    解析:
    A项,朗肯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土体水平,计算结果主动土压力偏大,被动土压力偏小;BD两项,库仑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假定滑动面为平面,滑动楔体为刚性体,计算结果主动土压力比较接近实际,而被动土压力偏小,当墙背与竖直面的夹角大于



    时,滑动块体不是沿着墙背面滑动,而是在填土中产生第二滑裂面。

  • 第18题:

    下列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说法错误的是

    A.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B.过失犯罪不存在中止
    C.对既遂犯应当加重处罚
    D.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中止

    答案:C
    解析:
    对既遂犯,按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进行处罚,因为分则各条就是以犯罪既遂为基准设置法定刑的。

  • 第19题:

    关于教唆犯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失可能成立教唆犯
    • B、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
    • C、对于间接教唆也应按教唆犯处罚
    • D、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下列关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罪不是行为犯
    • B、该罪是结果犯
    • C、该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 D、该罪主观方面是过失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罪不是行为犯

    B

    该罪是结果犯

    C

    该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D

    该罪主观方面是过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B

    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

    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直接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都不存在。
    B项,《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D两项,《刑法》第23条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09年真题]
    A

    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

    B

    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属于合法行为

    C

    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D

    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正确答案: A
    解析:
    A项,正当防卫的对象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即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但尚未结束。所以,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属于事后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
    B项,在财产犯罪中,犯罪虽然既遂,但权利人采取措施还能有效挽回损失的,视为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束,追击行为属于合法行为,可以成立正当防卫
    C项,不法侵害是违背法律规定和法律秩序的侵害,是人的积极作为,它通过人的一定的外部身体动作来实现其侵害意图。所以不法侵害一定是人的侵害行为。动物自发侵害不是不法侵害。
    D项,不法侵害是指客观上具有违法性的侵害,和侵害人的认识无关,即便是过失甚至无过错的行为,客观上可能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也是不法侵害。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教唆犯说法错误的是()。
    A

    过失可能成立教唆犯

    B

    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所教唆的罪定罪

    C

    对于间接教唆也应按教唆犯处罚

    D

    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