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事实认识错误
第2题: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有:( )
A.甲欲杀死乙,用刀捅了其一刀,后感到后悔,又返回原处,将倒在血泊中的乙送往医院,乙得以脱险,甲成立犯罪中止
B.甲为了抢劫乙而尾随乙,结果被发现,该行为是抢劫未遂
C.甲欲前往公司盗窃珠宝,但半路上,甲放弃了犯罪,事后得知,当时珠宝并不在公司,甲构成犯罪未遂
D.甲欲杀乙,于是在乙的食物中下毒,乙中毒倒地,甲后悔,将乙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乙死亡,甲构成犯罪既遂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食物中投放毒药,见乙神态痛苦而反悔,将乙送往医院抢救脱险。其实,甲投放的毒品量不足以致乙死亡。对于甲,应认定为()
第9题:
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经抢救后,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
第10题: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事实认识错误
第11题:
犯罪预备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犯罪既遂
第12题:
国家工作人员甲收受请托人乙的10万元答应为其谋利,后因请托之事没有办成,在案发之前主动将10万元退还给乙。甲属于犯罪中止
甲的女儿乙(9岁)睡在床上,甲以为是仇人(前妻丙)而持刀杀乙,听到是女儿的喊声便立即停止,女儿重伤未死。甲属于犯罪未遂
甲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毒药,乙吃后痛苦不堪,甲心生怜悯,开车将乙送往医院,由于车速过快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乙死亡,事后查明即便乙被送到医院也不能被救活。甲属于犯罪未遂
甲欲图杀害乙,准备了数袋毒药存放在柜子里,在甲拿毒药杀乙时,却误将其中混入的一袋白糖当作毒药,投入乙的水杯。甲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第13题:
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院抢救。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
A、不构成犯罪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第14题:
请根据题回答85-88题:甲与乙有仇,甲伺机伤害报复乙。一天,甲得知乙在家,便带上匕首去乙家准备伤害乙
第85题:如果甲到乙家,用匕首对乙实施了伤害行为,甲看到乙受伤后的痛苦状,而将乙送入医院救护,乙经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应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甲欲害死乙,将毒药投放入乙的食物中,当甲看到乙吃下食物时,猛然醒悟,立即将乙送往医院,但经医生全力抢救,乙仍中毒死亡。甲的行为是()
第20题:
甲以杀人故意放毒蛇咬乙,后见乙痛苦不堪,心生悔意,便开车送乙前往医院。途中等红灯时,乙声称其实自己一直想死,突然跳车逃走,三小时后死亡。后查明,只要当时送医院就不会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第21题:
甲欲杀乙,故意将下了毒的饭菜让丙给乙送去,但未告知丙实情。丙事前偷偷看到甲在饭菜里下毒,因其对乙也不满,未告知乙饭菜已下毒,仍送给乙吃,结果乙吃了甲下毒的饭菜中毒身亡。甲与丙()。
第22题:
不构成犯罪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犯罪既遂
第23题:
甲明知乙犯有盗窃罪,而为其伪造、毁灭相关犯罪证据。甲、乙构成共同犯罪,但甲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乙构成盗窃罪
甲明知乙组织他人卖淫,仍为其招募、运送人员。甲、乙构成共同犯罪,但甲构成协助组织卖淫罪,乙构成组织卖淫罪,对甲不能按照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
甲明知乙以暴力方法强迫他人劳动,仍为其招募、运送人员。甲、乙构成强迫劳动罪的共犯,对甲应当以《刑法》第244条第1款规定的强迫劳动罪的帮助犯论处
甲以贿买的方式指示证人乙作伪证,乙因此而作伪证。甲、乙构成伪证罪的共犯,甲属于教唆犯,乙属于实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