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丙。乙收钱后找到丁给其2万元让丁“教训”丙。后甲又反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转告丁。丁仍按照原计划将丙打成重伤。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题目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丙。乙收钱后找到丁给其2万元让丁“教训”丙。后甲又反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转告丁。丁仍按照原计划将丙打成重伤。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相似考题
更多“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丙。乙收钱后找到丁给其2万元让丁“教训”丙。后甲又反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转告丁。丁仍按照原计划将丙打成重伤。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签发一张汇票给乙,乙背书转让给丙,丙又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乙。乙提示付款时被拒,则乙行使票据追索权的对象是( )。

    A.甲

    B.丁

    C.丙、丁

    D.甲、丙、丁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是关于回头背书的规定。乙只能向其前手甲行使追索权,而不能向其原来的后手丙、丁行使追索权。

  • 第2题:

    甲、乙、丙组成的合伙组织欠丁20万元债务,则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丁应当按照甲、乙、丙关于债务承担份额的约定行使债权

    B.丁可以要求甲承担10万元债务

    C.丁有权要求乙承担20万元债务

    D.丁可以先向丙要求承担5万元债务,然后再要求乙承担15万元债务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是合伙组织对外的无限连带责任。合伙组织是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的组织体,这是合伙组织和法人最本质的区别。合伙组织的合伙人内部对债务承担比例的约定不能对抗债权人,因此,A项表述错误,A项是正确答案。合伙组织的债权人有权要求合伙组织的合伙人的一人或者数人承担债务,至于债权人要求其中的一人或者数人承担债务的数额或者比例是多少,完全取决于债权人的意思。因此,B项、C项和D项表述正确,与题意不符,应予排除。

  • 第3题:

    甲向乙借款20万元,乙要求提供担保,甲遂 以自有的汽车1辆设定抵押,同时委托好友丙用自有 的汽车设定抵押,均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甲经乙同意, 将20万元债务转移给丁,并通知了丙,丙未予答复。 因甲、丁到期无力还款,乙要求行使抵押权。对此,下 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甲将债务转移给丁,未经丙同意,债务转移无效
    B.甲将债务转移给丁,经过乙同意,债务转移有效
    C.甲将债务转移给丁,丙对该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
    D.甲将债务转移给丁,甲对该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


    答案:B,C
    解析:
    。本题涉及债务承担给抵押权带来的影响 问题。债务承担协议以债权人的同意为生效要件,未 取得担保人同意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对债 务承担协议的效力不发生影响,故A选项错误,B选项 正确,C选项正确。在债务承担中,债务人自身提供的 担保仍然有效,不因债务承担而发生影响,故D选项 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

  • 第4题:

    甲签发一张票面金额为2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变造为5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下列关于票据责任承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丁对2万元负责,丙对5万元负责
    B.乙、丙、丁对5万元负责,甲对2万元负责
    C.甲、乙对2万元负责,丙、丁对5万元负责
    D.甲、乙对5万元负责,丙、丁对万元负责

    答案:C
    解析:
    甲、乙的签章在变造之前,应当对变造前的金额(2万元)承担票据责任;丙、丁的签章在变造之后,应当对变造后的金额(5万元)承担票据责任。

  • 第5题:

    甲签发一张票面金额为3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改为8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下列关于票据责任承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丁对3万元负责,丙对8万元负责
    B.乙、丙、丁对8万元负责,甲对3万元负责
    C.甲、乙对3万元负责,丙、丁对8万元负责
    D.甲、乙对8万元负责,丙、丁对3万元负责

    答案:C
    解析:
    甲、乙的签章在变造之前,应当按照原记载的内容(3万元)负责;丙、丁的签章在变造之后,应当按照变造后的记载内容(8万元)负责。

  • 第6题:

    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望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精解】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要从共同犯罪整体上考虑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而不能考虑每一个共同犯罪人的情况。共同犯罪人有一个既遂,即为犯罪既遂。所以,应当认定甲的行为为犯罪既遂。甲虽然有中止行为,但是没有能够有效地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所以不成立犯罪中止。故选D项。

  • 第7题:

    甲乙离婚时,儿子丙判给甲抚养,后来甲嫁给丁,丁经过乙的同意后,办理了登记收养手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丙的继父,丙与乙的父子关系解除
    • B、丁是丙的养父,丙和乙的父子关系解除
    • C、乙仍是丙的生父,丙可以继承乙的财产
    • D、甲和丁离婚后,丁可以不再抚养丙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甲见丙有钱,遂见财起意,找到乙共谋勒索丙的钱财。因甲与丙的儿子丁(17周岁)相识,某日下午,甲将丁邀到一家游乐场游玩,然后授意乙给丙打电话。乙打电话称丁被绑架,令丙赶快送3万元现金到约定地点,不许报警,否则杀死丁。丙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而未报警,将3万元现金送往约定地点交给乙。乙取得钱后通知甲,甲随后与丁分手回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构成绑架罪
    • B、甲和乙构成敲诈勒索罪
    • C、甲和乙属于共同犯罪
    • D、甲是主犯,乙是从犯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甲向乙借款20万元,乙要求提供担保,甲遂以自有的汽车1辆设定抵押,同时委托好友丙用自有的汽车设定抵押,均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甲经乙同意,将20万元债务转移给丁,并通知了丙,丙未予答复。因甲、丁到期无力还款,乙要求行使抵押权。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甲将债务转移给丁,未经丙同意,债务转移无效
    • B、甲将债务转移给丁,经过乙同意,债务转移有效
    • C、甲将债务转移给丁,丙对该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
    • D、甲将债务转移给丁,甲对该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

    正确答案:B,C

  • 第10题:

    单选题
    甲签发一张票面金额为2万元的转账支票给乙,乙将该支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将票面金额改为5万元后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根据票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票据责任承担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丁对2万元负责,丙对5万元负责

    B

    乙、丙、丁对5万元负责,甲对2万元负责

    C

    甲、乙对2万元负责,丙、丁对5万元负责

    D

    甲、乙对5万元负责,丙、丁对2万元负责


    正确答案: B
    解析:
    票据的变造应依照签章是在变造之前或之后来承担责任。如果当事人签章在变造之前,应按原记载的内容负责;如果当事人签章在变造之后,则应按变造后的记载内容负责;如果无法辨别是在票据被变造之前或之后签章的,视同在变造之前签章。甲、乙的签章在变造之前,应当按照原记载的内容(2万元)负责;丙、丁的签章在变造之后,应当按照变造后的记载内容(5万元)负责。

  • 第11题:

    多选题
    甲、乙、丙、丁四人合伙。后甲退伙,承担了自己应分担的债务后仍剩8万元债务,应由()承担。
    A

    B

    C

    D

    E

    只由乙、丙、丁承担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犯罪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盗窃了乙的手机,犯罪客体是乙的手机

    B

    乙将丙打成重伤,犯罪客体是丙的生命健康权

    C

    丙将丁绑架,犯罪客体是丁

    D

    丁与邻居发生矛盾,点燃邻居的房屋,犯罪客体是邻居的房屋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甲向乙借款20万元,乙要求提供担保,甲遂以自有的汽车一辆设定抵押,同时委托好友丙用自有的汽车设定抵押,均办理了抵押登记。后甲经乙同意,将20万元债务转移给丁,并通知了丙,丙未予答复。因甲、丁到期无力还款,乙要求行使抵押权。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甲将债务转移给丁,未经丙同意,债务转移无效

    B.甲将债务转移给丁,经过乙同意,债务转移有效

    C.甲将债务转移给丁,丙对该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

    D.甲将债务转移给丁,甲对该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


    正确答案:BC
    本题涉及债务承担给抵押权带来的影响问题。债务承担协议以债权人的同意为生效要件,未取得担保人同意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对债务承担协议的效力不发生影响,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C选项正确。在债务承担中,债务人自身提供的担保仍然有效,不因债务承担而发生影响,故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C。

  • 第14题:

    甲、乙、丙合伙经营汽车运输业务。因生意好,甲想让其弟丁参加合伙,乙同意,但丙反对。甲以多数人同意为由安排丁参与经营。后合伙经营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5万元损失。4人为该5万元损失分担问题诉至法院。对于本案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

    A.由甲、乙、丁分担5万元

    B.由甲、乙、丙、丁分担5万元

    C.由甲、乙、丙分担5万元

    D.由甲、乙、丙承担大部分,丁承担小部分


    参考答案:C
    解析:《民则意见》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书面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协议处理;书面协议未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入伙无效。题中丙反对丁参加合伙,则表明丁不能成为合伙人,既然丁不是合伙人,充其量是个雇佣人员,因此不分担该5万元的损失。

  • 第15题:

    甲、乙、丙合伙经营汽车运输业务。因生意好,甲想让其弟丁参加合伙,乙同意,但丙反对。甲以多数人同意为由安排丁参与经营。后合伙经营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5万元损失。四人为该5万元损失分担问题诉至法院。本案应如何处理?
    A.由甲、乙、丁分担5万元
    B.由甲、乙、丙、丁分担5万元
    C.由甲、乙、丙分担5万元
    D.由甲、乙、丙承担大部分,丁承担小部分


    答案:C
    解析:
    。《民通意见》第51条,《民法通则》第35条。

  • 第16题:

    甲欲杀乙,持刀寻找乙,向丙丁询问乙的下落。丙丁得知甲要杀乙,丙便说“不清楚”,丁说乙此刻在某个宾馆睡觉。甲来到宾馆找到乙后将乙杀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B.丙构成紧急避险
    C.丁构成帮助犯
    D.丁不构成帮助犯

    答案:A,C
    解析:
    A项正确。我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甲以杀人的故意,持刀到宾馆杀死乙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客观阶层要件和主观阶层要件,构成故意杀人罪。 B项错误。我国《刑法》第21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丙说“不清楚”,并没有造成较小的法益受到损害,不属于紧急避险行为,不构成紧急避险。 C项正确。本案中,丁提供目标信息最终让实行犯甲在宾馆找到了乙,并杀死了乙,应当认定为丁对甲杀死乙的帮助作用很大。因此,丁构成帮助犯。 D项错误。如C项所述,丁构成帮助犯。 本题答案:AC。

  • 第17题:

    某企业采用成对比较法进行岗位评价,将所有岗位进行成对比较,结果是乙的工作价值高于甲、丙、丁;甲的价值低于乙,高于丙、丁;丙的价值低于甲、乙,高于丁;丁的价值低于甲、乙、丙。那么将四个岗位的工作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为()。

    A:丙、甲、乙、丁
    B:乙、甲、丙、丁
    C:甲、乙、丙、丁
    D:丁、乙、甲、丙

    答案:B
    解析:
    乙的工作价值高于甲、丙、丁,所以乙的工作价值最高;甲的价值低于乙,高于丙、丁,甲的工作价值排在第二位;丙的价值低于甲、乙,高于丁,丙的工作价值排在第三位;丁的价值低于甲、乙、丙,所以丁的工作价值最低。

  • 第18题:

    甲下夜班回家途中发现乙、丙盗窃富商丁的一家玉器商店,甲上前制止。乙为丙望风,丙用扳手将甲砸成重伤。甲因伤昏迷后,乙、丙将丁的商店洗劫一空。对于甲因此遭受的70万元损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乙有赔偿能力,甲有权请求乙赔偿70万元
    • B、若丙有赔偿能力,甲有权请求丙赔偿70万元
    • C、若乙、丙无赔偿能力,甲虽未使丁免遭损失,甲有权请求丁适当补偿
    • D、若乙、丙无赔偿能力,因甲未使丁免遭损失,甲无权请求丁适当补偿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一下丁。乙收钱后,给丙2万元让丙“教训”一下丁。后甲又后悔便告诉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告诉丙。丙仍按照原计划将丁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既遂
    •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A公司以一套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作为抵押,向甲借款10万元,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A公司又向乙借款80万元,以该套设备作为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A公司欠丙货款20万元,将该套设备出质给丙。丙不小心损坏了该套设备送丁修理,因欠丁5万元修理费,该套设备被不知情的丁留置。关于甲、乙、丙、丁对该套设备享有的担保物权的清偿顺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 B、乙→丙→丁→甲
    • C、丙→丁→甲→乙
    • D、丁→乙→丙→甲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甲将一张汇票背书给乙,并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乙将该汇票又背书给丙,丙背书给丁。其后果是()。

    • A、该汇票无效
    • B、乙的背书行为无效
    • C、乙的背书行为有效,但甲不对乙、丙、丁承担保证责任
    • D、乙的背书行为有效,但甲不对丙、丁承担保证责任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单选题
    甲给乙5万元让乙“教训”丙,乙收钱后找到丁给其2万元让丁“教训”丙,后甲又反悔便告知乙取消行动。乙说:“知道了”,但未转告丁。丁仍按照原计划将丙打成重伤。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甲虽然反悔并告知乙取消行动,但未满足犯罪中止需要的条件,即不满足犯罪中止的有效性。构成犯罪中止要求没有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要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甲构成犯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

  • 第23题:

    单选题
    某企业采用成对排列法进行岗位评价,将所有岗位进行成对比较,结果是乙的工作价值高于甲、丙、丁(=3);甲的价值低于乙,高于丙、丁(=2);丙的价值低于乙、甲,高于丁(=1);丁的价值低于甲、乙、丙(=0),那么将四个岗位的工作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为()
    A

    丙、甲、乙、丁;

    B

    乙、甲、丙、丁;

    C

    甲、乙、丙、丁;

    D

    丁、乙、甲、丙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