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形成的精神基础,也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考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 “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文革期间,传统考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金钱至上观念的泛滥,出现了人情冷漠,尽考意识淡薄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家庭、社会的和谐。 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重庆市万州区的李传梅用孱弱的肩膀背着婆婆到深圳打工,十三年不离不弃;河南工人谢延信赡养亡妻家人,几十年无怨无悔,普通百姓孝老爱亲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 在如何对待传统孝文化上,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第6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第7题:
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第8题:
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正将它们所负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情趣推而广之,中国社会正在被这些新颖、另类的文化所感染、浸润。这表明()。
第9题: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包括()。
第10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因为()
第11题:
任何一国文化传统的形成都根源于其生产方式,而文化传统一旦定型,其文化的特征和性质就具有延续性。这说明()
第12题: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一项研究显示,北方人个性坚强,行动果断;南方人比较优柔,也比较聪明。不但中国如此,外国也一样。各地人的性格,都有其地方性的特点。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第17题: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第18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第19题: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③文化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④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第20题: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说明()
第21题: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孝”文化的影响,使得家庭养老成为我国重要的养老保障方式。 《礼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反映了()。
第22题: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这是因为()
第23题:
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
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
第24题: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同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性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