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经糖醛酸途径生成下列何物质”相关问题
  • 第1题:

    可生成NADPH的主要糖代谢途径是

    A、有氧氧化

    B、糖原合成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异生

    E、糖醛酸途径


    参考答案:C

  • 第2题:

    磷酸戊糖途径


    A.是体内产生CO2的主要来源
    B.可生成NADPH供合成代谢需要
    C.是体内生成糖醛酸的途径
    D.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下列物质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成的是()。

    • A、胆红素
    • B、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 C、石胆酸
    • D、胆汁酸
    • E、甲状腺素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下列物质中,经脱氢反应可生成丙酮酸的是()。

    • A、乳酸
    • B、草酸
    • C、酒精
    • D、丙酮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糖醛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

    • A、为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
    • B、产生5-磷酸核糖供合成核苷酸用
    • C、产生乳酸参与乳酸循环
    • D、活化葡萄糖使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 E、生成还原型辅助因子NADPH+H+

    正确答案:D

  • 第6题:

    胆汁、胰液在何部产生?经何途径流入何处?有何功能?


    正确答案: 胆汁由肝小叶中肝细胞分泌产生。经各级胆管,最后通过胆总管经十二指肠乳头运入十二指肠内。它有激活脂肪酶活性的作用。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分泌的胰液由胰管经十二指肠乳头运入十二脂肠。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等,所以有分解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作用。

  • 第7题: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

    • A、是体内产生CO2的主要途径
    • B、可生成NADPH+H+和5-磷酸核糖
    • C、是体内生成糖醛酸的途径
    • D、可生成NADPH+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可生成ATP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单选题
    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体内生成糖醛酸的途径

    B

    肌细胞中葡萄糖经此途径产生ATP

    C

    是体内CO2的主要来源

    D

    生成NADPH供合成代谢需要

    E

    生成NADPH通过呼吸链产生ATP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麦汁发酵过程中有哪些物质变化?有何产物生成?

    正确答案: (1)糖的变化:在啤酒发酵过程中,可发酵糖约有96%发酵为乙醇和CO2,是代谢的主产物;2.0%~2.5%转化为其他发酵副产物;1.5%~2.0%作为碳骨架合成新酵母细胞。发酵副产物主要有:甘油、高级醇、羰基化合物、有机酸、酯类、硫化合物等。
    (2)含氮物质的变化:在正常的发酵过程中,麦汁中含氮物约下降1/3,主要是约50%的氨基酸和低分子肽为酵母所同化。酵母分泌出的含氮物的量较少,约为酵母同化氮的1/3。
    (3)其他发酵产物:高级醇类、脂类、连二酮、硫化物、乙醛等。
    (4)苦味物质:发酵过程中,麦汁中近1/3的苦味物质损失掉。主要原因是由酵母细胞的吸附、发酵时间增长等原因造成的。
    (5)pH值的变化:麦汁发酵后,pH值降低很快。下面发酵啤酒,发酵终了时,pH值一般为4.2~4.4。pH值下降主要是由于有机酸的形成,同时也由于磷酸盐缓冲溶液的减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糖异生过程经过下列哪条途径()
    A

    磷酸戊糖途径

    B

    丙酮酸羧化支路

    C

    三羧酸循环

    D

    乳酸循环

    E

    糖醛酸途径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物质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成的是()
    A

    胆红素

    B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C

    石胆酸

    D

    胆汁酸

    E

    甲状腺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胆红素是由铁卟啉化合物生成,其中70%由衰老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释放的血红蛋白生成。

  • 第12题:

    问答题
    胆汁、胰液在何部产生?经何途径流入何处?有何功能?

    正确答案: 胆汁由肝小叶中肝细胞分泌产生。经各级胆管,最后通过胆总管经十二指肠乳头运入十二指肠内。它有激活脂肪酶活性的作用。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分泌的胰液由胰管经十二指肠乳头运入十二脂肠。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等,所以有分解消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可生成NADPH的主要糖代谢途径是

    A.有氧氧化
    B.糖原合成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异生
    E.糖醛酸途径

    答案:C
    解析:
    体内生成NADPH的糖代谢途径是磷酸戊糖途径,通过此途径可提供NADPH形式的还原力,参与多种代谢反应,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等。

  • 第14题: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是各种外源或内源性物质灭活的重要途径,它对药物的代谢消除有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腋窝感染可能经何途径向何处蔓延?


    正确答案:向上经腋鞘可达颈根部,向下可达臂前、后区,向后经三边孔达肩胛区,经四边孔达三角肌区,向前方可达胸肌间隙。

  • 第16题:

    糖醛酸途径(glucuronate pathway)


    正确答案:从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1-磷酸开始,经UDP-葡萄糖醛酸生成葡萄糖醛酸和抗坏血酸的途径。但只有在植物和那些可以合成抗坏血酸(维生素C)动物体内,通过该途径可以合成维生素C。

  • 第17题:

    糖异生过程经过下列哪条途径()

    • A、磷酸戊糖途径
    • B、丙酮酸羧化支路
    • C、三羧酸循环
    • D、乳酸循环
    • E、糖醛酸途径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简述糖醛酸途径


    正确答案:糖醛酸途径:6-磷酸葡萄糖或1-磷酸葡萄糖,在UDP焦磷酸化酶(需UTP)的催化下,形成UDP-葡萄糖、再经UDP-葡萄糖醛酸,形成葡萄糖醛酸的途径。
    (1)生理功能:
    ①糖醛酸的解毒作用:在肝脏中,糖醛酸可与药物或含羧基、羟基、氨基、巯基的异物结合成可溶于水的化合物,使这此异物随尿、胆汁排出体外。
    ②生物体通过糖醛酸途径可合成维生素C(抗坏血酸)。注意人和其它灵长类不能合成维生素C(因人体内没有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
    ③从糖醛酸途径可以形成5-磷酸木酮糖,使之与磷酸戊糖旁路连接。
    ④UDP-葡萄糖可转入糖原的合成
    ⑤UDP糖醛酸是糖醛酸基供体,可形成重要的粘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

  • 第19题:

    单选题
    糖醛酸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
    A

    为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

    B

    产生5-磷酸核糖供合成核苷酸用

    C

    产生乳酸参与乳酸循环

    D

    活化葡萄糖使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E

    生成还原型辅助因子NADPH+H+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胆红素和下列哪种物质结合生成结合胆红素()。
    A

    葡萄糖酸

    B

    Y蛋白

    C

    6-磷酸葡萄糖

    D

    葡萄糖醛酸

    E

    葡萄糖脱氢酶


    正确答案: E
    解析: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滑面内质网上进行,在胆红素-尿嘧啶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胆红素被转化为单、双葡萄糖醛酸结合胆红素,形成水溶性的结合胆红素。

  • 第21题:

    单选题
    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重要物质是()
    A

    ATP

    B

    NADH+H

    C

    FADH

    D

    NADPH+H

    E

    GTP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磷酸戊糖途径(  )。
    A

    是体内产生CO的主要来源

    B

    可产生NADPH+H+,后者通过呼吸链可产生ATP

    C

    可产生NADPH+H+,供合成代谢需要

    D

    是体内生成糖醛酸途径

    E

    饥饿时葡萄糖经此途径代谢增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二噁英物质生成的可能途径及控制二噁英物质所采用的方法。

    正确答案: 二噁英类物质生成的可能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微量二噁英物质或其前躯体物质,当焚烧不完全时进入焚烧烟气。
    第二,在垃圾焚烧过程中,一些二噁英类物质的前躯体物质可能会反应生成二噁英类物质,焚烧不完全时进入烟气。
    第三,炉外生成二噁英类物质
    控制二噁英类物质可采用的三种措施:
    (1)严格控制焚烧炉燃烧室温度和固体废物、烟气的停留时间,确保固体废物及烟气中有机气体的有效毁灭率。
    (2)减少烟气在200~500℃温度段的停留时间,避免或减少二噁英类物质的炉外生成。
    (3)对烟气进行有效地净化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微量二噁英类物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
    A

    是体内产生CO2的主要途径

    B

    可生成NADPH+H+和5-磷酸核糖

    C

    是体内生成糖醛酸的途径

    D

    可生成NADPH+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可生成ATP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