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下列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滴眼剂仅经角膜单一途径吸收
B.滴眼剂的刺激性较大时,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降低药效
C.滴眼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药物与角膜的接触,使药物容易渗入
D.滴眼剂的黏度增大,可使药物与角膜接触时间延长,有利于药物吸收
E.滴眼剂的黏度增大,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第2题:
下列有关眼用液体制剂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A.眼用液体制剂滴人结膜囊内主要经过角膜和结膜两条途径吸收
B.完全解离的药物容易透过完整的角膜
C.增加眼用液体制剂的黏度可延长药物与角膜接触时间,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D.用于眼部的药物多数情况下以局部作用为主,也可眼部用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E.增加滴药次数,有利于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第3题:
可使药物即刻以有效浓度进入到作用部位的眼科给药途径是
A、眼内注射
B、眼周注射
C、全身治疗
D、滴眼剂
E、结膜下注射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滴眼剂中药物主要吸收途径是()
第8题:
滴眼剂滴眼后在受体部位的可利用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第9题:
使用下列哪种眼科给药途径时,可使药物即刻以有效浓度进入到作用部位()。
第10题:
适当增加滴眼剂的黏度有利于药物吸收
经眼角膜吸收的药物主要起局部治疗作用
结膜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
眼用制剂的刺激性,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利用
从眼睑缝溢出的药液可能会流入鼻腔或口腔产生全身作用
第11题:
适当增加滴眼剂的黏度有利于药物吸收
经角膜吸收的药物主要起局部治疗作用
结合膜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
眼用制剂的刺激性,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利用
从眼睑缝溢出的药液可能会流入鼻腔或口腔吸收产生全身作用
第12题:
结膜囊内药物动力学
滴眼剂的用药频率
药物对角膜的通透性
药物在眼内的清除率
药物在眼内的分布
第13题:
滴眼剂中药物主要吸收途径是
A.视网膜
B.结膜
C.巩膜
D.角膜
E.虹膜
第14题:
关于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有
A.滴眼剂仅经结合膜单一途径吸收
B.滴眼剂的刺激性较大时,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降低药效
C.滴眼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药物与角膜的接触,使药物容易渗入
D.滴眼剂的黏度增大,可使药物与角膜接触时间延长,有利于药物吸收
E.滴眼剂的黏度增大,可降低药物的刺激性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滴眼剂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第19题:
滴眼剂滴入结膜囊主要经过()和()两条途经吸收。
第20题:
关于药物眼周注射的说法哪种不对()。
第21题:
滴眼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大小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角膜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
弱碱性药物在pH偏碱性时吸收较好
完全解离或完全不解离的药物不能透过完整的角膜
角膜吸收是眼局部用药的有效吸收途径
第22题:
药物溶液滴入结膜内主要通过经角膜渗透和结膜渗透两种途径吸收
经角膜吸收是眼部吸收的最主要途径
脂溶性药物一般经角膜渗透吸收
亲水性药物及多肽蛋白类药物易通过角膜吸收
增加药物与角膜的接触时间可有效降低药物流失
第23题:
眼周注射药物可使药物不通过角膜和结膜上皮而大量进入眼内
眼周注射药物后,药物可经巩膜浸润扩散进入角膜基质层,由此通过角膜内皮层进入前房内
眼周注射药物不能使药物在晶状体–虹膜隔的部位达到治疗水平的浓度
在巩膜扩散的药物可通过前房角小梁组织、睫状体基质或前玻璃体膜进入眼内
对于不能通透角膜的脂溶性差的药物,眼周注射能使该药物能较易进入眼内
第24题: